21日,注册资本金167.4亿元人民币的中法合资项目———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是目前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这一项目只是中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是 世 界 上 核 电 在 建 规 模 最 大的国家:截至今年11月底,已拥有11座核反应堆,总发电能力达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增长,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风电累计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585万千瓦,2010年底有望超过3000万千瓦,到2020年将突破 1 亿千瓦。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产业近年来也呈现快速发展之势,特别是光伏的产能和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理茨霍夫说:“中国有望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但这位专门致力于世 界 能源 经 济研 究 的 专 家 同 时表示:“中国在再生能源领域还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这位坦诚的“老外”一语道破了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繁荣背后的尴尬。
聚焦 1 “风光”背后:缺少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堪忧
谈及清洁能源领域的成就,中国近年来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最为“风光”。
先说风电。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增长,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而今年前三季度全国19 个风电重点省(区)新建成风电项目93个,总装机容量559万千瓦,全国累计总装机容量达到约1585万千瓦。预计2010年底有望突破3000 万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自然基金会 驻 北 京 代 表 德 莫 特·戈 尔 曼 先 生 备 受 “ 鼓舞”。他形象地说:“中国每小时就安装一台百万瓦特的风力发电机,这比每周新增一个火力发电厂更鼓舞人心。”
再说太阳能发电。据统计,全球1/3的太阳能电池由中国厂商生产,这个数字是美国的6倍。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许洪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的产能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光明工程”、“送电到乡”、“金太阳工程”等一批国家项目的实施,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亦开始快速启动。
然而,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风光”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
以风电为例,前几年因为各路资本看好风电设备市场,一拥而上,不是向国外引进整机,就是寻求特许合作,以致国内大部分的风机制造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风电专家 陈涛举例说:“比如,上海电气就是买德国D ew ind公司的特许,交了定金后,德国人给图纸手把手地教如何制造一套风电设备,不能做任何修改创新。没有自主产权,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德国走。”
2009年挥资30亿元进入中国风电制造业的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向媒体宣称:维斯塔斯在中国的目标是实现风机生产100%本土化。然而,前不久《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赴丹麦奥尔胡斯市的维斯塔斯总部采访时发现,这家世界级风电企业的最核心技术———控制系统工厂和技术研发中心,始终没有向丹麦以外的任何国家转移。其控制系统工厂总裁索罗森说:“由该工厂生产的核心技术产品足够满足全世界维斯塔斯风机的需求。”
太阳能产业也是如此。许洪华研究员告诉记者:“我国目前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仅靠市场换不 来领先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是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软肋。”
据长城证券的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周涛介绍,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但在光伏电池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他说:“目前世界上能够投入商业运营的是一代单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和二代薄膜电池及组件,我国在制造薄膜电池组件上缺乏核心技术,必须向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购买整条生产线。”
聚焦 2 三代核电:美国技术,中国市场
站在解决自身能源需求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中国高度重视核电产业的发展。在寻求清洁能源呼声越来越高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甚至已经成为引领核电复苏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于第三代核电A P1000技术,中国作为全球首个“食蟹者”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核电产业,中国似乎一直在扮演着技术受让者的角色。众所周知,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自美国。
2006年,美国西屋公司以其A P 1000战胜法国阿海珐的E P R,赢得中国第三代核电大单 , 为 三 门 、 海 阳 等 核电 站 提供 包 括4台A P1000机组在内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当我们自豪地宣称“A P 1000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经过美国 核 管 会 认证 和 批 准的 三 代 半 核 电 站 技 术 ”时,其实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第三代核电(A P 1000)实际上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全球首次实现市场转化。
其实,中国核电大规模发展的背后一直存在对引进国外核心技术的争议。
核电资深专家张禄庆曾是我国三代核电引进的持不同意见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无论是美国的A P1000,还是法国的E PR在世界上都还没有建成并商业运行的先例,许多业内专家在招标时就建议可以先引进一台机组,等它开工建成并网发电,视其效果再决定后续如何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次就引进4台机组,投资近千亿,风险太大。
对中国引进西屋公司的A P1000核电技术,北大教授路风曾撰文指出,不该放弃中国自主研发并在秦山核电项目中成熟起来的第二代改进核反应堆技术。
“但是已既成事实,再争论已无必要。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将这些机组建设好。”张禄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0年是很关键的时间节点。西屋公司能否按期研制出主泵样机并通过试验,将是决定我国首批A P 1000核电项目建设进度的第一关键。
据了解,从核电自主化发展出发,中国第三代核电从引进之初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以外方为主,我方全面参与,建成三门和海阳4台A P 1000机组;第二步,以我为主,外方支持,形成A P 1000沿海和内陆厂址的标准设计,建成内陆和沿海一批第三代核 电 站 , 完 成 消化吸 收A P 1000技 术 ; 第 三步,形成C A P 1400标准设计,建成C A P 1400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全面完成自主创新,形成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技术和品牌。
但就三代核电本身而言,“美国技术,中国市场”的现实,却始终是中国核电人内心深处的苦楚。
聚焦 3 低碳之战:中国须抢占清洁能源技术制高点
借助席卷全球的低碳之风,世界清洁能源产业正在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然而,当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场变成不同经济体之间围绕减碳争斗的“战场”时,我们惊讶地发现,低碳概念和清洁能源技术也同时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前进的一个新的手段。
碳关税在许多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甚嚣尘上。今年6月22日,获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该法案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欧盟一方面为推动其碳关税大造舆论,一方面开始紧锣密鼓地为推动碳关税做技术方面的准备。而法国则明确宣布,碳关税将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征。
在为推动碳关税大造声势 的同时,发达国家还利用其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发展中 国 家 进 行 钳 制 。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的 发 展 中 国家,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核心技术的缺失却让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国家,将领导21世纪的全球经济。”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在访华期间,对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予高度赞赏。但我们注意到,很多中美之间涉及新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大多是美国技术输出到中国市场。比如,西屋公司的三代核电、爱依斯公司煤矿乏风瓦斯项目等等。
“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受制于人。”许洪华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我国必须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应该 只满足于各种可清洁能源现有的巨大的装机容量,而应该向自主知识产权方向努力。他说:“过去我们大量的资金用于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扩充,下一步应该转向,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