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功效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12-06 来源:本草道中药网 健康评论()

鹿茸(Lu Rong)

【英文名】 Hairy Antler, Hairy Deerhorn

【别名】斑龙珠(《澹寮方》)。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鹿茸每年可采两茬。头茬茸包括“二杠锯茸”和“三杈锯茸”。另外还有计划地采收少量的“二械吹茸”和“三杈砍茸”。砍茸是将鹿杀死取下连同头骨的鹿茸,价格昂贵,头茬茸为高档产品,可出口换汇。鹿茸加工在我国传统方法为“水煮法”,近年来又研究出“微波及远红外线法”,加工产品也分为“带血茸”和“排血茸”两种。第2次采收的二茬茸和幼鹿“初角茸”均骨化程度高,加工也简单,属低档产品。马鹿茸比梅花鹿茸茸大,一般都加工成“带血茸”。

【原形态】

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性状】

梅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使者习称“二杠”,主使习称“大挺”,长14-21cm,锯口直径4-5cm,跑银口约1cm处分出侧技,习称“门庄”,长9-15cm,略细;顶端钝圆而微弯。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的细茸毛,下部毛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成。具2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疏而粗。二连茸与头连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而上细,下部有纵校筋。皮灰黄色,毛较粗糙,据目外围往往骨化,质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粗大,分叉较多,l个侧技者习称“单门”,2个老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青灰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入肾、肝经。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

【主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标签关键字:鹿茸功效 补肾,强筋骨,疮毒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