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生海中,头形似马,故名海马。
基原
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大海马等同科多种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
中药海马的化学成分
三斑海马:含17种氨基酸,如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另含硬脂酸,胆甾醇及胆甾二醇。并含19种无机元素:钙、磷、钠、钾、镁、铁、锶、硅等。
刺海马: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氨基酸。其皮肤黄色素为γ-胡萝卜素,红色素为虾青素(astaxan-thin)和喇蛄素(astacene),黑色为黑色素(melanin)。另含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蛋白酶。
大海马:含20多种氨基酸,如精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等,尚含药用价值较高的牛磺酸。还含有宏量的钙、镁、钾、钠、铁,较多的锌、锰、铜和少量的铬、钴、硒、铅等无机元素。
中药海马的功效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主治精神衰惫,阳痿遗精,宫冷不孕,遗尿尿频,肾虚喘逆,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1.《本草拾遗》:"主妇人难产。"
2.《本草折衷》:"能补元阳。"
3.《品汇精要》:"调气和血。"
4.《纲目》:"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疗疮肿毒。"
5.《本经逢原》:"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6.《本草述录》:"益精种子。"
中药海马的作用(药理作用)
1.性激素样作用
线纹海马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注射,可延长正常雌性小鼠的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重量增加;并可增加幼鼠前列腺、精囊腺、睾丸的重量。线纹海马的乙醇提取物给雄性小鼠灌胃,能显著增加小鼠精子数和精子活率,并能抑制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精子数降低、活率下降和睾丸及前列腺的减重。
2.其他作用
大海马能延长小鼠耐缺氧能力和存活时间,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增强动物的记忆力,并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的不良影响。三斑海马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颈动脉血栓形成,对大鼠脑血栓的形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炮制
1.海马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刷去灰屑。
2.制海马取滑石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加入净海马,拌炒至表面微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品汇精要》:“烧存性,捣末用。”
3.酒海马取净海马置铁丝筛中,用文火烤热后,离火喷白酒,反复数次至表面呈深黄色,放凉。每海马10kg,用白酒2kg。《洞天奥旨》:“酒炙黄。”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中药海马的性味归经
味咸、甘,性温。归肝、肾经。
1.《品汇精要》:“味咸。气薄味厚,阳中之阴。臭腥。”
2.《纲目》:“甘,温平,无毒。”
3.《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中药海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中药海马的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1.《本草新编》:“善坠胎。”
2.《虫类药的应用》:“凡非阳衰不振,而血压偏高,或有阴虚阳亢之征者,均不宜使用。”
中药海马的应用配伍
温肾壮阳本品味甘咸性温,善入肾经,温阳壮阳,故常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诸证。凡神疲衰惫,阳痿不育,宫冷不孕,腰膝酸软者,可与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等相伍,以增温肾壮阳之功。凡小儿遗尿,老人夜尿频多者,可与乌药、益智等配用,以增温肾固精缩尿之力。凡肾不纳气,动辄气喘,呼多吸少者,可单味研末吞服,或与补骨脂、胡桃肉、全当归等相合,以增补-肾定喘之效。《中药临床应用》则以本品与枸杞子、鱼鳔胶、红枣同用,治肾阳虚弱,夜尿频多。
散结消肿本品能温通血脉,调和气血,故能散结消肿,而用于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疽疔疮等证。凡气血凝结,积聚痞块者,可与木香、牵牛子、大黄、陈皮等配伍,以增行气散结之功,如《圣济总录》木香汤。凡跌打内伤瘀痛者,可与参三七、乳香、没药同用,以增活血消肿功效。凡痈
疽疔毒,发背恶疮者,可与穿山甲、雄黄、朱砂、麝香等并施,以散结解毒消肿,如《青囊秘传》海马散。
《本草折衷》:“能补助元阳,多与石燕相须而行。”
中药海马的动物
1.线纹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etSnyder又名克氏海马(《中国动物图谱》)。体侧扁,一般体长30~33cm,躯干部七棱形,腹部稍凸出,尾背四棱形,尾端渐细,卷曲。头部似马形,与躯干部垂直,头冠矮小,顶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眶上、头侧及颊下各棘均较粗,亦稍向后方弯曲。吻细长,管状,吻长稍大于眼后头长。眼较大,侧位而高。鼻孔很小,每侧2个,相距甚近,紧位于眼的前方。口小,前位,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位,鳃孔小,位于头侧背方。肛门位于躯干第11节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全为骨环所包,体部骨环11,尾部39~40,体上各环棱棘短钝呈瘤状,惟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和2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各具1短钝棘。背鳍18~19,较发达,位于躯干最后2环和尾部最前2环的背方。臀鳍4,短小。胸鳍8,短宽,略显扇形。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支。体淡黄色或暗灰色,体侧具细小的白色斑点或斑纹。栖息于近海藻类繁茂处,游泳时头部向上,用背鳍和胸鳍的扇动作直立游泳。常以尾端缠附于海藻茎枝上,以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为食。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2.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又名斑海马、海狗子(俗称)。与上种主要区别为:体短,体长10~18cm,腹部凸出,腹下棱较锐。眼小而圆,眼上棘较发达,细小,向后弯曲。颈部背方具一隆起嵴。颊部下方具一细尖弯曲的颊下棘。背鳍20~21。体黑褐色。眼上有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黑色圆斑,故名三斑海马。栖息于近海内湾水质澄清、海藻繁茂的低潮区,以尾部卷缠在海藻上,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喜食活饵,以口吸食浮游甲壳动物。在养殖条件下,亦食冰鲜山虾及碎鱼肉等,于半咸淡水中亦能生长发育,适宜水温18℃~30℃,超过32℃或低于8℃会引起死亡。发情期5~8月,交配时,雌鱼将卵产于雄鱼育儿囊内,卵子在囊内受精孵化,15~20日后产出小海马,每胎可产400~500尾,有时多达1200尾。若投饵充足,养殖半年即可达到药材的商品规格。本种产仔多,生长快,为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分布于东海及南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已进行人工养殖。
3.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kaup本种与上两种区别为:体长20~24cm。体棘、头棘尖锐而特别发达;头冠不高,具4~5个锐小棘。吻长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眼小,侧位,较高。体部骨环11,尾部35~36。体淡黄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鳍、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生态,分布同线纹海马。
4.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本种与上述品种区别为:体长20~30cm。头上小棘发达,体上棱棘短钝粗强;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长等于眼后头长。鳃盖突出,具放射状嵴纹。头侧及眶上、颊下各棘匀较粗强。体淡黄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色斑点,且散布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鳍、胸鳍淡色。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海南岛。此外,尚有下列同属动物作海马入药:①冠海马HippocampuscoronatusTemmincketSchlegel分布于我国渤海,较少;②日本海马H.japonicusKaup又名小海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中药海马的采集
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内脏,洗净,晒干。
中药海马的药材
海马Hippocampus
1.线纹海马体呈扁长形而弯曲,长约30cm,黄白色。头略似马,有冠状突起,前方有1管状长吻,口小。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2.三斑海马体长10~18cm,体节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褐色斑点。
3.刺海马体长10~20cm,其头部及体上环节间具尖而细的棘,其尖端呈黑褐色。
4.大海马体长20~30cm,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色或银白色斑点。
·标签关键字:中药海马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补肾,壮阳,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