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他们表示,跟自己的手机短暂分开就会感觉难以忍受。有人把Ta当玩具,有人把它Ta当工具,甚至比情人还情人,不可一日无此君。
受访专家/武警广东总医院心理科主任 何日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潘集阳
哪些人最依赖手机?
学生族:自控力差,迷恋手机
高中生小路最近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一拿到机子就爱不释手了:上网、玩游戏、下载最新的软件,每天晚上12点过后才睡觉。18天没有做一次作业……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一名参与项目的学生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平时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武警广东总医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辉说,学生玩手机,多数与其下载的游戏有关,这个行为必须要有所克制,因为学生本身心智不成熟,自制力不强,容易因为玩手机而对其产生心理依赖,甚至上瘾。实际上,任何物质和行为,只要能改变大脑对外界的感受、知觉,都可称作上瘾,除了吸毒会有毒瘾,赌博、上网等也会成瘾。
调查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学生们“坐卧难安”。失去手机就好像失去身体的一部分。研究还显示,对手机上瘾的人,往往有以下四种症状———
1、当登录不上网络的时候会产生孤独挫折感;2、一旦有新的软件出现,就会强烈渴求升级到更高配置的设备;3、喜欢在新设备使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4、由于过于关注手机,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学习。
何日辉指出,学生族手机上瘾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他们极度依赖手机中存在的社交网络,要不断利用手机发短信、上qq等方式巩固自己的社交圈子。所以,大多数手机使用者经常性地用手机登录qq、微博、MSN等社交网站。此外,青少年也把手机当作一种“炫耀品”。
长期的使用让他们越来越难以离开手机,导致很多心理上、社交上的问题。何日辉说,经常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也更为叛逆。一回家,他们就会捧着手机、IPAD玩游戏、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对周围人的话充耳不闻。就像在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自我和外界隔绝开来,变得更加孤独。
这也得到科学实验的证明,英格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谢菲尔德的研究结果就显示,7%的青少年说自己曾因为手机影响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此外,有日本的研究者也发现,使用手机的儿童的沟通能力不如没有手机的儿童。
上班族:听手机指挥,受手机奴役
网友“小慧慧的向日葵”:完蛋了!!!最近我发现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今天上班的时候,走路看手机还碰倒一老太太。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我怀疑我是不是得了手机依赖症。
“离不开手机,它比情人还情人”,这是上班族对手机的调侃。有一项调查显示,人出门之后如果再回去会是为了什么,排名第一的是为了手机。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指出,如今大多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它们强大的功能必然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影响,如果一味依赖手机,被其奴役的话,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孤独
一上班车,发现N个同事抱着N个手机,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疏远了!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有体会,一部手机基本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交际圈。所以,对于手机很大的争议是如何用它来保持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有网友称,寂寞的人从早到晚不离开手机,在网上的社交圈里,现在不过是一群寂寞的人一起寻找不寂寞。
2、注意力障碍
习惯使用手机的人,通常会不断查看手机,登录社交网站,或是被手机上的邮件提醒而分神。心理学家发现,手机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
3、忽略身边人
刘小姐的手机从不关机,白天几乎一直挂着QQ,慢慢地就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天,刘小姐带儿子在外面玩,QQ滴滴滴地响了,她自然而然地拿出手机Q起来。4岁儿子用不满的眼神看着她说:“妈妈,能不能不要拿手机了。”那一刻,刘小姐才突然发现,光顾弄手机,让孩子感觉到忽视他了。
有了手机,随时都能和别人联系,但当你的注意力放在手机上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忽略身边人的感受。
4、让人处于应激状态
手机让人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都随时“传呼”到你,让你难以安定。把手机随身携带,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似乎每一个人都属于大家,唯独不属于自己。
战胜心魔,做自己的主人
潘集阳说,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手机是人们一个必备的工具,大多数人对其的依赖会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日俱增。
当然正如有些人会对酒精、网络、药品依赖上瘾一样,有一部分人也会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心理,在重度手机依赖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
“要判定是不是手机成瘾,就要看其使用行为有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潘集阳说, “如果因为玩手机,连工作、学业的正事也耽误了,基本就可认定已经‘成瘾’。”
要舍弃手机基本是办不到的,对付手机依赖还得靠自己。好在和其他类型的“上瘾”比起来,手机上瘾的纠正容易些,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删除一些“非必要”的软件。实际上,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选择权。
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区域总监张帆:
美国年轻人爱iphone,也追捧推特
传统的美国人,大多住在郊区,日子过得低调又悠闲。通常都是以家庭活动为中心,以孩子为重点,以社区为纽带的生活氛围,一般都是围绕家庭、公司这两点一线的生活。
但是与中国的年轻人一样,35岁以下的美国人也爱iphone,也追捧推特,在互联网这个全球信息平台,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不过,对于上班族来说,美国公司几乎从来没有要求加班,也极少临时有紧急情况需要打员工的手机。可以说,美国人十分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同事、朋友甚至家属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海芳:
英国学生更早成“拇指一族”
在10年前,英国的学生已经被称为“拇指一族”了。在英国的大学校园里漫步时,很少看到没有拿着手机或戴着耳机的青年人。学生们通常很少聚集在一起,他们只是用手机保持联系。就连男女同学之间谈情说爱也常通过发手机短信来表白,“My darling,I love you” 或者Love,xx(Kiss之意)。爱情结束时,也只是简单的一句“I am sorry”。
在英国,上班族下班后的时间属于个人,公司老板极少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给公司员工打电话。而在中国,有一些单位会明文规定管理层24小时不能关机,以便随时能够与机主取得联系。
合肥经济管理学院财会专业副教授彭飞:
日本人对手机也依赖
人总是自相矛盾,一方面人都喜欢独处,不喜欢被人打扰;另一方面,又怕被群体抛弃,总是希望能够归属于某一个小团体,借助团体的力量证明自己。手机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和手段,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人的潜意识里就产生一种幻觉,团体中的成员正在进行某项有益的活动,而自己被排斥在外。
日本人跟我们一样,也是离不开手机。大街上不时地会看到西装革履的白领或者时髦女郎一边匆匆忙忙地走路,一边不停地打着手机。日本虽然经济发达,日本人却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民族之一,加班是常有的事,每个公司里都有很多工作狂。对于日本人来说,手机或许既是通讯工具,又能起到安抚心情的作用。
自测一下,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看看下列问题,如果你有一半以上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一定要做一些调整啦!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
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
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
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没电?
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
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信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专家支招
如果发现自己有对手机依赖的倾向,可以尝试以下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2)对手机很依赖说明你感觉无聊,没什么可以干的所以才玩手机。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
(3)如果对手机上网上瘾,可以尝试断网呀。
(4)试着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
(5)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标签关键字:手机依赖症造成4大危害 手机依赖,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