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机到IPAD 乔布斯的涅槃之路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2-01 健康评论()


乔布斯

  标准普尔公司指数服务部门不久前公布,标准普尔计算的苹果市值达到2415亿美元,超过了微软的2395亿美元,苹果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第二大公司。

  尽管微软称该计算不准,未包括公司已发行的所有87.64亿股股票,按照30美元/股的价格计算微软的市值应为2620亿美元。但苹果全面超越微软市值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一切都得益于乔布斯重掌苹果大权后,该公司切入消费电子及娱乐市场的成功。在iPod、iTunes、iPhone以及今天的iPad等产品上获致惊人的成就,让苹果摇身变为引领科技业潮流的指标。

  但对乔布斯而言,这样的辉煌并不陌生。早在微机时代,苹果Ⅱ型机供不应求的盛况与今天iPad如出一辙,就在乔布斯全力打磨“麦金托什”机,欲一统江湖之时,却不知这已是秋暮的蝉鸣。

  苹果作为当时微机市场的领军者,先是被IBM PC这只半路杀出的螳螂斩落,进而又被微软视窗操作系统这只黄雀夺走了卷土重来的机会,永远离开了微机主流市场。

  今天,乔布斯已向世人证明了苹果是移动终端的王者,但会如当年微机一样虎头蛇尾么?iPad之后,苹果如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成为移动领域中的微软,实现乔布斯一统江湖的夙愿?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苹果在微机市场上的失利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相比IBM PC机,可供苹果机运行的应用软件太少,苹果不得不求助于微软,结果引狼入室,被微软要挟送出了“麦金托什”机图形操作系统的许可证,这就直接导致了失利第二个原因: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大行其道,与英特尔结成了“Wintel联盟”,成了微机事实上的平台标准,苹果机只能偏居一偶,蛰伏于办公排版市场。

  相信乔布斯一定吸取了这两个教训,iPhone正是凭借众多的应用软件占领了智能手机市场,它在电视上的广告换了一拨又一拨,但都是告诉观众同一个信息,iPhone有上千种应用,你几乎可以用它来做任何事。

  由于苹果要求开发者将时间花在只能支持iPhone OS设备的语言上,使得这些开发者用于编写跨平台代码的时间有所减少,这就提升了苹果的主导地位和竞争优势。据调查,多数开发者都是首先为iPhone编写应用,然后是Android,此后则分别是黑莓、Palm、Windows Mobile、Symbian等平台。目前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总量超过20万款,而其他平台则远远落后。

  iPad在推出之初,很多业界人士并不看好它,认为这只是一个大号的iPod touch,不是革命性的创举,有人在《金融时报》上撰文,“从iPod到iPhone,再到平板电脑,乔布斯的屏幕玩得越来越大,苹果暴露出来的破绽也就越来越多。”“……苹果的平板电脑能够取得相对的成功,但是要重演iPhone的奇迹恐怕很难。”

  但苹果5月3日宣称,iPad从4月3日在美国正式上市至4月30日的28天时间里,销量已经超过100万。相比之下,iPhone销量达到100万台用了74天。据说由于制造商供货跟不上,iPad全美都脱销,预订要超过一个礼拜的时间,如此盛况显然给了当初不看好iPad的人士当头一棒。

  平板电脑并非新事,微软与宏基在几年前就搞过,结果惨淡收场,那为什么苹果的iPad却能异军突起,创造奇迹呢?

  纵观计算机发展史,把计算机带入千家万户的决定性力量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本质是人机交互。DOC操作系统基于文字,得用脑,有专业门槛;视窗操作系统加入了图形,没啥知识,凡有眼的也能摆活电脑了;iPad能吸引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关键恐怕是它的触摸屏,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手的因素。

  本来触摸屏也不算一个新鲜玩意,如今很多山寨手机都有这个功能,但触摸技术能达到心随手动的境界就是另一回事了。朗朗4月19日在旧金山举办的音乐会中使用iPad弹奏了一曲高难度的《野蜂飞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美国还有一位名叫Rana June Sobhany的美女DJ,利用多款iPad应用,将iPad变成了一款DJ设备,极大地减少了演出时携带众多设备带来的麻烦。

  一个iPad使用者谈及他的感受:书的翻页感相当真实,这个就够老书虫们怀旧的,连Ibook的书架,做得都那么真实。它的多点触摸,当然算作专利,举个例子,用它看google earth就很好用了,你可以把沙滩上的三点式女郎,放大再放大,来回抚摸,反正她当时也睡着了。

  这一切都说明,像iPad这样的触摸技术已经超越了花边应用的水平,预示着一种全新计算机操作方法的降临。iPad解放了硬件,使其不仅仅作为软件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上面创建各种富有想象力的应用,计算机将从眼的时代跨越到手的时代。

  时势造英雄。

  当年乔布斯被排挤出自己创办的公司,很重要一点就是当时电脑市场集中在文字办公领域,计算机带有浓郁的工业时代风格,强调的是分工合作,层级细化。而乔布斯的强项是独立特行,打造个性化产品,他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离开。

  风水轮流转,到1996年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时,人们已经厌烦了千篇一律的方块盒子电脑,希望能看到个性化的东西,乔布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1998年,iMac(互联网麦金托什机)正式上市,吹响了苹果进军电脑消费市场的号角。

  iMac将显示器和主机结为了一体,呈流线型,带有一个小巧的键盘和一个可爱的圆形鼠标。更让人惊奇的是,它那半透明的诱人的水果色外壳,一改计算机单调、呆板的形象设计,更加人性化,让人爱不释手。

  21世纪人类步入更具个性化的互联网影音娱乐时代,乔布斯的艺术天分更是如鱼得水,苹果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如iPod把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计算机行业中把工业设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也造就了大批的死忠苹果粉丝。

  但乔布斯也为他近乎偏执的完美追求付出了代价,苹果的一系列产品都不设常见的包括USB在内的各种接口,软件与其他平台不兼容,这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苹果粉丝主要集中在搞设计、摄影、音乐或者编程的专业群体,说到底苹果只是一个小众产品。

  随着3G无线互联网的来临,这种封闭性却有助于苹果成为一家面向个人的云计算平台。iPhone是手机自不消说,iPad只能通过wifi以及3G向外界联系,在iPhone、iPad上合法运行的程序,都是来自于iTunes App Store。而iTunes App Store上任何收费软件,都需要缴纳30%的费用给苹果。

  2008年8月,美国SUN公司的小工程师伊桑·尼古拉斯(Ethan Nicholas)推出了一款名为“iShoot”的大炮游戏。随后尼古拉斯将这款游戏发布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上,每套售价4.99 美元。短短5个月时间,iShoot被下载超过200万次,而不少觉得不过瘾的人更是花钱升级为付费版本,尼古拉斯进账80万美元。

  苹果就是利用这一套封闭的设计,在无线互联时代培养起一大批开发者和一大批应用的同时,也让苹果与合作伙伴赚的盆满钵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苹果总是在开创一个时代之后遭到强势阻击。

  乔布斯恐怕永远也忘不了被IBM PC逼宫,被微软视窗放逐的惨痛经历,所以当Google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的消息传来,乔布斯暴跳如雷,在员工大会上炮轰Google,“我们没有涉足搜索引擎市场,但他们(Google)却开始做手机业务,这可是要灭了iPhone,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的。”并怒斥Google的“不作恶”是鬼话!

  苹果的竞争对手众多,为何乔布斯单对Google情绪失控甚至有恐惧之意?

  这是因为Google Android手机的开放性与苹果iPhone的封闭性是对天生的冤家,是有你无我的关系。Android采用了Windows Mobile使用的模式(也是旧有的Palm OS模式),它只创建一个平台,可以由多个设备制造商在该平台上使用不同的硬件构建一部完整的手机。

  Google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甚至连Android本身也是完全开放的,唯一的限制就是开发者的创新和决心,从Linux的成功我们可以推断Android也将会乘风破浪,势如破竹。这一次是苹果站在过去微软的位置上面对Google的强势挑战。

  更可怕的是,苹果的封闭性并非无懈可击,近日有黑客宣布可以把Android操作系统移植到iPhone上,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绕开App Store下载任意感兴趣的免费应用,苹果辛苦创建的收费系统有毁于一旦的危险。

  据市场调研机构NPD Group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美国智能手机总销量中所占比例达到28%,首度超过苹果iPhone,苹果iPhone约为21%。尽管傲慢的苹果,对这个数据表示怀疑。但这个数据反映出来的Android和iPhone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恐怕乔布斯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目前无论是传统的智能手机品牌,还是新生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在纷纷选择Android作为操作系统平台。所以,Android和iPhone的战争,不是一对一的硬碰硬。而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集团军”与孤家寡人的iPhone之间的战争——已经形成“群狼”效应的Android“智能手机集团军”,将把iPhone这头雄狮生吞活剥掉。

  而Google与苹果的竞争,说到底是开放与封闭的竞争。尽管在某些方面,封闭有其好处,如乔布斯声称iPhone是干净的,没有色情内容,但总的来说,开放与自由是大势所趋,苹果很可能又会走上这条老路:开局的红火平淡下来,大众依然各行其是,只有一批自命不凡的精英才手持苹果招摇过市。


·标签关键字:从苹果机到iPad 乔布斯的涅槃之路 乐趣文章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