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完成全民族膚紋調查 發現各民族間的共同特征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2-01 健康评论()

  從每個人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的皮膚紋理中,專家發現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家人”的有力證據。
  這項歷時30年、國內上百家研究單位、千余名研究者共同參與的膚紋研究,徹底摸清了我國56個民族的膚紋“家底”,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完成全民族膚紋調查研究的國家。

  膚紋蘊藏著古老民族的遺傳標志

  不同人種、民族間膚紋參數各不相同
  早在1000多年前,人們就認識到,每個人的膚紋與生俱來、終生不變。
  科學研究發現,這些 線花紋的不同形態中,還蘊藏了古老民族的標志和印記。
  在不同的民族群體間,人們的手指、手掌和腳掌上的 線花紋存在很大差異,但同一民族群體的 線花紋卻相對穩定。
  科學研究表明,不同人種和民族間的膚紋參數各不相同。例如,白色人種(高加索人種)的斗形指紋頻率僅為黃色人種(蒙古人種)的1/2強,但手掌上的小魚際紋是黃色人種的2.5倍,第Ⅲ指間紋的頻率是黃色人種的3倍。而黃色人種的第Ⅲ指間紋是非洲人種(阿非利加人種)的25倍,第Ⅱ指間紋是非洲人種的 1/10。
  膚紋學研究否定了西藏和台灣的“南來說”
  以北緯33度為界,漢族分為南方群和北方群
  膚紋可以作為甄別、尋根和溯源的遺傳標記物,科學家通過膚紋研究,可追蹤民族的起源及其遷徙路線。
  1979年我國成立了中國皮膚紋理學研究協作組。30年來,在中國膚紋學研究協作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膚紋學專家張海國等一批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共采集和整理了我國56個民族的150多個模式樣本、含6.8萬多人的數百萬膚紋數據。
  科研人員應用膚紋聚類分析統計法,發現我國的56個民族聚類成為南方和北方兩大民族群,並找到了民族膚紋的標志性群體,確定了中國全民族膚紋的基本分布格局。
  研究人員發現,以北緯33度為界,我國漢族可分為南方群和北方群,南方群主要為長江畔或長江以南各群體,各群體間的差異小且較均質;北方群相互間的差異較大,並表現出相對的獨立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群體歸于南方大群,張海國分析認為,這可能是首都人口遷入和遷出特別多的緣故。
  在樣本分析中,研究人員還發現,華夏民族的古老遺傳密碼在現代人的膚紋上依然有著鮮明的印記。
  通過分析和比對研究顯示,漢族的膚紋特征表現出很強的民族雜合性,是華夏民族集合的後代。
  換句話說,數千年來,漢族是在與各少數民族的融合中繁衍生息的,而少數民族也是在繁衍中與漢族進一步融合和發展的。
  由此證明,中華民族既是多元的、又是一體的。
  “此項研究還清晰地表明,藏族的族源與古羌族等民族有關,其膚紋表現出鮮明的中華北方群特征。由此證實,藏族源于我國北方民族,而絕非所謂的從印度來的 ‘南來之民族’。”張海國說︰“此外,台灣高山族的兩個樣本分別是人數最多的阿美人樣本和數量很少的噶瑪蘭人樣本。經過聚類分析,台灣少數民族樣本都聚類在北方群內,與早些年所謂的台灣少數民族源于南洋的結論也不相同。”

  膚紋研究利用還需拓展

  在多個學科研究領域有重要意義
  “膚紋研究的‘金礦’,還遠遠沒有被開采和挖掘出來。”張海國說,膚紋在人類學、民族學、遺傳學和醫學的研究上都有重要意義。
  指紋在公安刑偵上的應用由來已久。目前,國內外還研制了大型的指紋特征點核查計算機系統,在門禁等識別系統中也開始應用指紋來識別。
  國內外體育界的膚紋研究表明,膚紋能為選拔運動員提供一定的遺傳信息。我國研究人員曾經對田徑、體操、游泳和排球等4個項目的2479名漢族運動員的膚紋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優秀運動員群體具有共同的膚紋特征。
  膚紋異常,在臨床診斷時也可以作為遺傳病的一種輔助診斷手段。不過,由于目前還不清楚膚紋的遺傳機制及膚紋與形狀的內在聯系,也不清楚膚紋與疾病間的穩定的對應特異性標志,膚紋在醫學應用上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膚紋用于先天愚型病的綜合診斷,是唯一成功的例子,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承認。

  鏈接

  皮膚紋理簡稱“膚紋”,包含指紋、掌紋、足紋等,是靈長目動物特有的、外露的生物學特征。
  科學家研究膚紋,首先是將一個人的指紋、掌紋和足紋用黑色油墨拓印在白紙上成為膚紋圖,然後對手指和手(腳)掌面上 線形成的各種花紋進行研究。

基因考古發現漢族人基因差異呈南北分布


  科學家早就知道,人類基因組中有大約8%的DNA來自病毒,他們甚至可以分析出這些病毒分别是在何時感染了人類的祖先。問題在于,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會在人類基因組中留下印迹,這就好比說,并不是所有的動物屍體都會變成化石,隻有堅硬的骨骼和牙齒才有可能被保留下來。大多數病毒雖然也會把宿主細胞攪得天翻地覆,但如果它們沒有把自己安插到宿主生殖細胞的DNA中,就不會遺傳下去,也就不會在宿主的基因組中留下記号。于是,目前已知的那8%的病毒DNA全部來自“逆轉錄病毒”,因爲隻有這種病毒能夠把自己插入到宿主DNA中,并作爲宿主基因組的一部分遺傳下去。
  通過基因分析來研究生物演化史的論文在近幾年的生物學雜志上層出不窮,所用的方法也各有千秋。比如,2009年11月25日出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上發表了新加坡基因研究所劉建軍博士等人提交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中國10個省市6000多名漢族人的基因,考察了35萬個“單核普酸多态性”(SNP)的分布模式,畫出了世界上首張漢族人遺傳圖譜。結果顯示,漢族人的基因多态性分布隻有“南—北”這一個維度,也就是說,漢族人的遷徙路徑主要是南北方向的,住在同一緯度的漢族人其基因型大緻相同,但同一經度的漢族人基因型就沒有這種關聯度了。這一結果與曆史學研究大緻吻合。
  比起傳統考古,基因考古不但更加準确,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比如,繪出這樣一張漢族人遺傳圖譜有助于研究疾病與遺傳的關系,因爲這樣的研究必須首先按照基因型對人群進行正确的分組:來自四川的病人到底是和同緯度的湖北更接近呢,還是和同經度的甘肅分爲一組?上述研究證明前者更恰當。(《三聯生活周刊》袁越


·标签关键字:中國完成全民族膚紋調查 發現各民族間的共同特征 乐趣文章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