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看那连绵的高山,串珠式的平坝,深切的峡谷,高海拔的冰川,每一样都能满足我们对旅行生活的想象。在此,生活家小编特地为想出游的你准备了生活家出游指南,边玩边享受探险的刺激,背起包去体验在路上的感觉吧!
作为欧洲海拔最高的首都,马德里有一种老派的低调,沧桑的街巷、密集的街心广场、湛蓝的天空、热情好客的西班牙人,以及它分外漫长的夜晚都让人内心充盈。在马德里,你可以品味到最纯粹的西班牙。
有一种虔诚叫圣体节
圣体节(Corpus Christi)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节庆之一,每年6月间,西班牙的大小城镇都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而托莱多的庆祝规模又是其中最大和历史最久的。我在圣体节的前一天到达托莱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窗口、阳台上都垂挂着彩旗和挂毯,古城的街巷里也拉起了绣着十字架的“天棚”。当地人说,“天棚”之下的街道便是圣体节游行的路线,原以为这白色的天棚只是为了遮挡卡斯蒂-拉曼查那炽烈的阳光,岂不知它更是游行队伍在迷宫般的古城中行进的路标,宗教游行是圣体节的核心内容。
圣体节的上午10点,宗教游行正式开始,我在早已水泄不通的街边硬给自己挤出个位置。随着低沉的宗教乐曲、弥漫的香火气息由远而近,原本有说有笑的观众们开始变得庄严肃穆起来,当游行队伍的前导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时,男人们纷纷脱帽致敬,而我身后几个胖大婶们则轻轻地唱起了圣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合唱,原本的低吟最后变为众人嘹亮的高歌,感染了许多观众,就连游行队伍中的很多教士在缓步走过时也都在轻声齐唱??这是托莱多的圣体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幕。在古迹遍地的托莱多,能一瞥西班牙的传统文化是何等深植于民心,比光去赶一场著名宗教庆典更有意义。
有一种悠闲叫西班牙老城
大学城阿尔卡拉
阿尔卡拉(Alcala de Henares)距离马德里33公里,最著名的有两点,一是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城风貌;二是这里有大文豪塞万提斯的故居。
阿尔卡拉大学在1508年开始授课,学校的制度由国王决定,曾经辉煌一时。1836年,大学迁到了马德里,这段辉煌的历史告一段落。1968年,大学回迁,历史又得以延续。1998年阿尔卡拉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地。
去的时候是周末,小城里很清静,印象最深的是建筑屋顶上的鸟巢和大鸟。看见第一个塔顶鸟巢和单腿站立的白色大鸟时,我以为是个雕塑,或者是某个大学生对学院建筑的恶搞,等到大鸟振翅飞走才知道它确实是这里的居民之一。几乎每一栋老房子的顶上都安着一个巨大的鸟巢,连教堂和钟楼也不例外。看惯了麻雀和喜鹊,一时间看见这么大的鸟在屋顶飞来飞去还真有点魔幻。
顺着一条两边都是店铺的小路进去,看见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坐姿铸铁雕像时,就到了塞万提斯的故居门口。故居是个2层楼的小院子,非常不显眼。院子里不让拍照,室内摆放了些老物件,纺车、烤火盆、理发椅之类,楼上一间还陈列着些展品,如早期各个版本的《堂吉诃德》。据说塞万提斯的父亲是当地的理发师,一个理发师能置办下这个楼房小院看来不是普通的理发师,至少该是个时尚造型师的水准和收入。
“避暑山庄”阿兰胡埃斯
从马德里市区坐火车去阿兰胡埃斯(Aranjuez)只要40分钟。这里是西班牙国王的夏宫,小镇上绿草如茵,林荫漫道,能在这里买栋别墅的是真正的有钱、有身份的人。西班牙的君主们从15世纪开始便在这里修建行宫,慢慢把阿兰胡埃斯变成了一个供他们尽情玩耍的成人乐园。王宫的庭院非常宽阔,东立面的花圃是座法国人修建的法式花园,喷泉点缀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条小运河水流清澈,吸引无数鸭子游戏在堤坝上,环境确实宜居。除了王宫,附近的农夫之家、水手之家都是参观景点。
农夫之家(Casa de Labrador)并不是农民的家,它其实是卡洛斯四世的行宫,位置隐蔽,内部的装饰比王宫更华丽。水手之家(Casa de Marinos)是个皇室船只博物馆,在老港口附近,过去王室成员就乘坐这些船往来于农夫之家,听起来有点大隐的感觉吧。
来的不巧,周一王宫不开放,省了5欧元的门票,只能在镇子里逛逛,消磨到2点找家馆子去吃午饭。其实,很多游客来阿兰胡埃斯也不是为了看皇宫和博物馆,为的就是这里舒缓优美的郊游环境和相对便宜的餐馆。
“烤乳猪之城”塞哥维亚
塞哥维亚(Segovia)最著名的也有两点,一是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就矗立在小城的入口处;二是这里号称是西班牙烤乳猪的发祥地。
古罗马高架引水桥风骨优雅,上层是双拱的,最高离地28米,全长728米,像一架优美的弧线抛过古城的天际线。引水桥建于公元1世纪,巨石之间不用水泥黏合,在缺乏大型器械的年代,这样的工程确实是罗马帝国的荣耀。
进了古城,必然要看的还有阿尔卡萨城堡。城堡雄踞在俯视山谷的巨石之上,吊桥拉起,外人除了会飞,根本就进不来。1862年一场大火烧掉很多,后来补修的城堡呈现出新哥特式风貌。据说迪士尼乐园的城堡造型就是模仿的这个城堡,还真有点像。
不能不提烤乳猪。在罗马高架桥后身的广场一侧上有个人物雕像,正是他把塞哥维亚烤乳猪发扬光大到世界闻名的,他的招牌动作是手持又大又厚的陶瓷盘子把整只烤乳猪的脆皮砸碎后,很潇洒地把盘子扔到地上听个响,咔嚓一声,塞哥维亚烤乳猪出名了。中午我们进了一家当地传统餐馆,红酒是事先倒在陶罐子里的,三个人分吃半只烤乳猪,每一块都比旅游书大,没吃就闻到一股强烈的乳膻气,最艰难的是这烤乳猪端上来没有搭配任何调味汁,结果只能“臊死”,勉强吃了两小块。直到第二天,那股潜移默化的乳膻味还在胃里和脑海里萦绕不去。
“珍宝之城”托莱多
托莱多(Toledo)著名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它曾经是西班牙的首都,比如它是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犹太人城市,比如它现在还是西班牙宗主教所在的城市……这些因素都成就了它的繁盛和骄傲。托莱多古城198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托莱多必看的景点第一个并不在托莱多老城中,而是在托莱多城对面的盘山公路上。从这个角度拍摄的一水环城的托莱多古城是托莱多对外宣传的名片,据说常有国内的考察团在此停车拍照后旋即离开,“不能开车进。城里那些破教堂,就不去看了吧。”
城里确实旅行车不能进,全靠步行,但托莱多的大教堂可不破,它是西班牙天主教的大主教教堂,能差了吗?教堂用壮观华丽、珍宝荟萃来形容很是恰如其分。教堂小屋里挂着的那些画,仔细看署名,都是拉斐尔、鲁本斯、戈雅、提香等大师,教堂还同时是一座珍宝博物馆。
教堂和建筑外的托莱多同样富贵逼人。托莱多制作精良的古代兵器闻名整个西班牙,各种明晃晃的盔甲、兵器和镶金嵌银的手工艺品展示在沿途的橱窗和店铺之中,价格不菲。
电影《指环王》三部曲中使用的盔甲就定做自托莱多的Marto公司,一套盔甲价值从600欧元至6000欧元不等,各式刀剑也要150欧元以上。在美国、智利、墨西哥等地举行重大仪式时使用的剑,大都带有托莱多锻造厂的标记。
西班牙是美食王国,从风味绝佳的各种tapas小吃店,到众多名声显赫的米其林餐厅,从里奥哈(Rioja)的葡萄酒,到让人终生想念的西班牙火腿,没有人会说在西班牙吃不好。
Botin餐厅 开业于1725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世界上持续营业着的最古老的餐厅。 Cuchilleros,17 913 664 217
火腿博物馆(Museo del Jamon) 其实是一家连锁的快餐店,在马德里市区很常见。餐厅里挂满了各色火腿,蔚为壮观。店面都不大,座位很少,中午吃饭时间需要排队。很多人都是站着喝杯啤酒,来份面包和火腿,两三欧元即可。
阿尔卡拉
国营古堡酒店(Parador de Alcalá de Henares) 利用老建筑改造的时尚酒店,餐厅很有设计感。 Colegios 8 91 888 0330
塞哥维亚
Narizotas餐厅 非常传统的餐厅,有木炭烤乳猪和炖羊羔肉。 Plaza de Medina del Campo,1 921 462 679
Adolfo餐厅 自家在托莱多有酒庄、酒店和藏酒窖,在当地算是比较“腐败”的餐厅。 Homber de Palo,7 925 227 321
有一句俗语,西班牙人干什么都不准时,只有斗牛准时。
由此可见,斗牛在西班牙的地位。
有奖问答:斗牛场上的沙土地面都扫得很平整,但是外圈供斗牛助手躲避的木板墙前面却堆着一大堆沙土,它是干什么的?答案稍后揭晓。先进一段广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牛都能成为斗牛。布拉沃牛,牛群中的战斗牛。”
布拉沃在西班牙语中是凶猛的意思。西班牙斗牛只用布拉沃牛,黄牛、水牛、牦牛,其他牛全都没戏。布拉沃牛的牧养是目前欧洲惟一的放牧活动,牛群在牧场里处于半野生状态,但是饲料齐备,照顾全面,健康而且营养均衡,培养并形成了自己在牛家族中独特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只有它们被拉去斗,给人斗。它们在牧场享受四五年衣食无忧的好时光,然后将面临最终的考验,就是在斗牛场上的表现。
在马德里,5月以后进入斗牛季,每个周日下午都会有一场斗牛演出,确实是演出。因为在斗牛的每个阶段,无论是斗牛士的出场顺序,还是轮到每个人出什么“招式”,都是由“艺术规则”事先确定的,没有规则,不讲礼仪,那绝对不是斗牛,是斗人。
斗一头牛,分成三个部分。头两个部分是斗牛士的艺术性冒险动作汇演,由多个斗牛士用正面红色背面黄色的披风挑逗牛,在马背上用长矛扎牛,并在牛背上分3次插入6条花箭,总之要把牛搞得血流满地,筋疲力尽;第三部分是正牌斗牛士上场,摘掉帽子,独自拿一块叫穆莱塔的红布,在完成把自己的荣誉建立在牛的痛苦的基础上的表演后,把剑整柄从背部插入牛的心脏,一招致死。
一场斗牛通常在下午过半的时候开始,比如在马德里开始的时间是下午7点。7点对西班牙人来说就是下午,他们的晚饭通常是晚上10点正当时。一场斗牛表演要杀掉6头牛,由3个斗牛士轮流上,整个过程大约持续2个小时。表演出色的斗牛士会被众人抬起来欢呼,甚至是抬街去游行。当然这种状况是在以前娱乐缺乏的年代。
来自龙达的佩德罗被称为现代斗牛之父,他同时还是另一个著名人物的孙子。正是他的爷爷罗梅罗木匠把斗牛活动职业化的。佩德罗的名声并不是靠爷爷混的,有据可查的是,从1771年到1799年,他一共杀死了5600多头牛,一年中减去几天头痛发热探亲访友不拿剑以外,他平均一个星期要杀掉4头牛,是真正的用牛的鲜血染红自己顶戴的“牛魔王”——牛的魔王。
每当一个斗牛士赢得观众欢呼的时候,都必然伴随着一头大约600公斤重的公牛的倒下,这个时候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金光或银光闪闪的斗牛士,如果你能再看一下牛,再看一下它背上的创伤和嘴里汩汩的鲜血,看它倒下的身躯和僵硬的腿蹄,你可能会有另一种矛盾的心理,内心暗涌的词语一定是——残忍。
答案揭晓,那堆沙土是用来掩盖牛血的。斗牛场上每次拖走一头死牛,工作人员便会迅速清理现场,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用沙土把地上殷红的鲜血盖住、扫平,为下一次杀戮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碧血黄沙”,这个以前很难想像的词在斗牛场上有了最贴切的注释。
马德里斗牛场
马德里斗牛场位于城市东部,是一座古罗马剧场式的圆形建筑。斗牛场可容纳3.2万名观众,在5月的高峰时间往往座无虚席。马德里斗牛场是西班牙水平最高的斗牛表演场所。
每年5月马德里进入斗牛季,通常只在每周日下午有一场表演。
Calle Alcala 237,Plaza de Toros,地铁2号线Ventas站(终点站)
有一种震撼叫弗拉明戈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理解弗拉明戈四个字的含义。
弗拉明戈不是四个字,它是热情、激越、是声嘶力竭的呐喊,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挚爱。如果非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弗拉明戈,可以是“震撼人心”。
观看弗拉明戈是对身心的全面考验,内心的触动是无息的,但是潜伏的力量和冲突紧紧抓住你的心;明快的节奏需要拍手相和,脚掌也不由自主地敲击地面,口中还要时不时地以“哦来”表达赞叹。好的弗拉明戈是会刺痛观众的,因为弗拉明戈的本质是悲哀和低落。
弗拉明戈的生命力在于其草根性,因此,观看弗拉明戈也必须在小酒馆才地道。舞台只是二三十平方米,观众和舞台紧挨着,演员的一颦一蹙都看得真切,歌手和舞者都挥洒自如,并不受舞台或表演的拘束。一曲排干了胸腔的歌词嘶哑着唱完,歌手会从椅子上站起来,甩手而去,空留一席观众在那里兀自欷。
但凡舞台上的表演总要顾及给观众的美感,比如演员的微笑,比如姿态,比如服装。弗拉明戈的歌者和吉他手、鼓手都不讲究什么演出服,下了台和普通酒吧客人完全一样,女舞者算是有服装要求,但那也仅仅限于一袭下摆宽大的长裙,至于是单色还是花色,也完全随个人。
弗拉明戈舞者的哀愁和歌者的嘶喊是属于底层老百姓的,并不用考虑上流社会的审美,在狭仄的舞台上也不需要高大全的形象,只要不惜体力,尽情挥洒。
弗拉明戈问答语录
被采访者 Raquela Ortega(职业舞者,12岁开始学习弗拉明戈,14岁便受邀在舞台演出)
马德里以餐馆为场地的传统表演舞台大约有五六家,我在的这个团是11个人,分成两班演出。
弗拉明戈起源于安达卢西亚,但发展在马德里,几个著名的弗拉明戈表演艺术家也都住在马德里,所以有人说马德里是“弗拉明戈之都”。
弗拉明戈艺人过去都是受家庭或者族群的影响自学的,现在都经过学校培训。表演者不需要任何国家部门的认证或许可,没有演出证书,但需要有很好的简历才能有人聘请来表演。
弗拉明戈没有剧本,唱词不是固定的,但风格是固定的,也有专门的人按照这个风格创作歌词。你不会看到两场一样的弗拉明戈。
弗拉明戈不能按照芭蕾或者其他艺术的标准来评价表演者,对弗拉明戈艺人的评价完全看是否受到观众的欢迎,所以你会看到很胖的跳舞的人,只要观众喜欢就是好的
弗拉明戈最基本的组合是一个吉他手、一个唱歌的、一个跳舞的,他们也都可以单独表演,在这个组合上可以随意加进来其他人和其他乐器,甚至小提琴、萨克斯都可以。
服装没有固定的式样,但是女的袖子和裙子都有下摆,这个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的裙子是短款的,但是发挥难度很大,所以现在都是用长裙,表演起来好看。男性的服装相对变化更大,以前都是很短很紧身的服装,现在都变成普通人的服装了。
如果不考虑游客的因素,传统上弗拉明戈的演出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