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中药当注意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8-23 来源:39健康网 健康评论()

核心提示:不少老年人生病爱服中药,认为其副作用较低,然而中医专家指出,老年人服用中药,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不仅无益于疾病的治疗,还对健康造成损害。

老年人在服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时应当注意:

(1)首先选择中药治疗时,原来服用的西药不宜马上停用,最好在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后,感觉比单一用西药时症状有明显减少、减轻时,可考虑逐渐分阶段减少西药用量,最后达到逐步停用西药的目的。在用中药治疗期间宜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以便和没有用中药前作比较。这样有利于观察效果,决定减、停西药。

(2)阴阳失调,气虚血瘀,脾虚痰浊,虚多实少。中医医学认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八八(六十四岁)肾气衰”。同时,其它脏腑也相继出现衰退的症状。因此,在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多是以虚证为主。故中药治疗时补益类药使用较多。

①心肾阳虚的证候较为突出:年老肾气不足,故老年人久病肾气虚衰,不能正常地温润五脏,也不能温煦心阳。故心肾气虚、阳虚比较突出而见心悸、短气、胸闷、神差、畏寒等表现。在治疗上应多考虑用补益心气、肾气的药物。

②气虚导致血瘀:心本于肾,心肾阳气不足,无力推运血循,阳虚生寒,寒凝血涩也使血液运行失畅,而见舌质淡黯、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脉也沉涩或细弦。并且感胸闷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宜依据症候表现或以活血化瘀为主,或益气活血,或温阳祛寒活血等。力求阳复寒散,瘀化血活。

③脾虚痰浊内阻:由于肾虚脾阳不足,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和运化,致使聚精成痰,内阻清窍,而见纳呆、腹胀、咳吐浊痰、舌苔厚腻等。饮食稍有不当,即可诱发胸痛心悸,治疗时健脾化浊祛痰则是祛邪宁心的主要手段。

④肾精不足,补脾滋肾:老年人年过“八八肾气衰”,肾精明显不足,而见耳聋、耳鸣、头昏眩晕、腰酸膝软、心悸气短。中医认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在治疗肾精不足心律失常时,在选用补肾填精、味厚之品时,健脾滋肾也是一个重要治则。补后天以益先天,诸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均可选用。同时加用补肾精之品,不失为化平淡为神奇之法。

⑤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老年人由于长期多病,离退休后心理失衡,家庭、子女等诸多纷繁原因,常有七情内伤,多愁善感的情况,而出现肝气抑郁,条达失常,影响气机升降,进而损及心肾,致使脉络阻滞,经气循行不畅而出现心律失常,或使心律失常加重。因此,在治疗时,除用中药的疏肝解郁,条达气机等治则,选用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调治外,心理治疗尤为重要。要指导患者面对现实,超脱纷繁,恬淡虚无,以长享天年。

在服用其他中药应当注意:

滋补勿滞腻。老年人阴血亏虚,临床多用滋补肾阴及填精充血之品,这类药物不易消化吸收,而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活动减弱,吸收能力降低;另外,老年人常有情绪烦闷和抑郁,也可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滋补之品勿偏滞腻。可用平补药物,如补阴用枸杞、女贞之类,补血用当归、鸡血藤之类,或者在滋补药中加入健胃醒脾之砂仁等。

药量勿偏大,服药次数不宜过频。老年人五脏功能减退,如细胞内液减少,脂肪组织增加,非脂肪组织减少,血液浓度增加;随着年龄增加,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肝重量和肝细胞数量减少,肝血流量减少及肝脏微粒体酶系降低,肾功能也普遍降低,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等。上述药物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因素可使中药物浓度增高,药物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一般情况下,所用药量应少于青壮年。服药的间隔时间也不要太短,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毒”的药味更应注意。

慎用活血药。老年人多有瘀血表现,临床多用活血化瘀药。但须注意,老年人凝血能力减弱,活血化瘀药有可能诱发出血。所以不要滥用这类药物,应特别慎用破血逐瘀药。

少用镇静安神药。老年人脑血流量减少,神经系统功能与耐受力降低,常感头晕眼花,睡眠不好。他们精神多有抑郁,服用镇静安神药量不要偏大,以免加重精神症状,而应全面辨证、标本兼顾。

用药宜精简。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误服或忘服药物的现象十分常见,故用药宜精简。特别是服用中成药时,最好选用一种最切合病情的药物,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总之,老年人服用中药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生理、心理、病理特点,全面仔细辨证,应遵循“宁少勿滥”的原则,药味宜精当,药量应准确,方可达到理想的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老年人服中药当注意


·标签关键字:老年人服中药当注意 老年人,服药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