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人的本性是天真的。五脏六腑本身就达到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和格局。
中医用五行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人体本身具有生克,比如肾水足了,可以生木,肝阳往上走,就能够助心火,木就生火,火可以生土。这就是五行,本身具有和谐性,自身就平衡。
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一种表现,是人组织结构里最精准的,没有更聪明的了。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
第一篇是讲人身体的本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生而神灵”:
“昔”字是日在水下,远古,太阳已经到了洪水的边上,意为很久以前。
“生而神灵”,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不可思议的那个方面,不仅是黄帝,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神灵”,都有像。
老子喜欢用小孩子打比喻,他最喜欢的是少女和小孩子。
他说小孩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6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小孩子阳气足,肾精足,不懂得恐惧。
“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很多练功的人都搞不清。小孩出生后手握在一起的样子,就是握固。
手有劲,说明肝经经气足,肝主握,肝在变动为握。
握固是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跟处,四指握在一起。
古人,练功的人认为此处为肝魂的关窍。
小孩出生后,都有自保功能,他固的是魂。
小孩有囟门,古人认为那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
小孩子的握力是最大的,肝气足。
人死的时候,都会撒手而去,中医解释是肝魂全都散了。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牝是母马,牡是公马,小孩子不懂得男女的性交,但小男孩都会有勃起。
西方解释小孩子有性欲,其实是小孩精特别足,不需要想男女之事,而能够得到这种一阳初起。成人靠刺激,小孩靠精足。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小孩子整天哭,嗓子也不哑。他是哀而不伤,气是和的,不伤气
“弱而能言”:
言,是有逻辑,讲真理的意思,人言为信。小孩刚会讲话,经常问真理,问根本性的问题。
西方哲学的终极问题是:认识你自己,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中国文明是天人合一,要知道何为天,何为人,我和天有什么相关性。天有因天之序,我为什么做不到。
“幼而徇齐”:
小时候因为精不伤,所以成长非常地迅速。男孩女孩16岁前长个头很快。“徇齐”,是快的意思。
“长而敦敏”:
长到中年就有点傻了,敦厚,就是心比较厚,厚道。敏在古代的像,是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实际上是讲礼仪。
长大后虽然有点厚道了,但懂得礼仪,懂得约束自己。
圣人不仅要掌控自己,还要约束自己。
“成而登天”:
然后才能有成就,事业做大。
以上整句话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对过程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有深刻的反省,甚至要向小孩子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真理。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天师就是自然之师,《黄帝内经》是皇帝和他几个老师的对话。最初最早的经典,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都是一种探寻。全世界的哲学最初都源于一种探寻。天师名为岐伯。
为什么过去的人能够活得很长,而且能保持身体的不衰老。问了两个问题,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回答是人的问题。时代没有变,因为千百年来人的本性都没有变,没有进化。天地顺序永远是春夏秋冬,永远是东西南北。所变的只能是人的心。
他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前面所讲的十二时辰养生归于一句话,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是天地的变化;术数,是四季,是一个一个时辰的时间段。
知道,不是可以随便讲的。
“饮食有节”,吃喝东西都要有节,五味源于地气,地气的关键是有一个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吃什么东西,得什么气。菊花茶,核心的东西是菊花得四季之气,与其他花相比,它得的秋冬二气多,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
“起居有常”,根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规矩。“不妄劳作”,不胡来。然后“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标签关键字: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 本性,天真,五脏六腑,皇帝,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