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提到白血病自然就会知道骨髓捐献,有人以为骨髓捐献是要用一根长长的针管扎到脊椎里抽取脊髓,听起来就很恐怖。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骨髓移植的核心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普遍从外周血中获取,就像献血一样,对身体并无伤害。
什么是骨髓?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为什么叫“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还是老办法“骨髓移植”。由于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只有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此称之为“骨髓移植”。
现在捐献骨髓要抽骨髓吗?
近10年来,“骨髓移植”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这种方法对供者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
捐献完可能的反应有哪些?
由于动员药物的作用,捐献者大多会有一些药物带来的短期不适感受。近八成的捐献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轻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药大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其他诸如过敏反应、脾损伤、咳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乃至死亡等副作用尽管有报道,但对于健康骨髓捐献者来说十分罕见。这些副反应都是短期、暂时性的,在长期研究中并未观察到干细胞捐献对捐献者存在任何长期的不良作用。
·标签关键字:“骨髓捐献”真的风险很大吗 白血病,骨髓移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