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1
“错峰用餐”午休被压缩
李晖在金融街英蓝国际大厦上班,她说那一带“地皮贵,吃饭也贵”,大厦楼下的食堂素菜都要8元一份,想吃饱至少支出30元。附近有个金鼎轩专做白领午餐生意,盖饭16元至19元,还算物美价廉,但人气天天“爆棚”,因此她索性将午餐时间推迟了半小时。
“正常午休12点开始,我12点半才出去吃。”除了金鼎轩,李晖还经常光顾金融街购物中心对面的吉野家、KFC和拉面馆。那时附近各简餐厅里客流逐渐减少,至少排队不用那么久。但这样的“错峰”吃法要付出健康代价:午休时间被压缩了,得更加“狼吞虎咽”地解决战斗,才不会耽误下午上班打卡。
对策2
“蹭卡吃喝”便宜却单调
“东区、西区、中区,轮着转;炒菜、砂锅、鸡蛋饼,挨个吃;一圈下来,两周的午饭就都解决了,价格相对便宜,学校的饭也算干净。”说起吃午饭的心得,在中关村某文化出版公司上班的王丹给出了简单的两个字:蹭卡。
因为有各高校学府包围的地缘优势,在中关村上班的许多白领,便将学校食堂当成了“持久战”的根据地。虽然很多高校已经严格办卡,但在“黑市”上还是有校园饭卡出售。花50元到100元办一张饭卡,便可大摇大摆地混迹在学生中,2元一碗的八宝粥;8元一小碟的排骨;12元一份的砂锅……花上15元就能吃饱。
不过,想要饭点在学生潮中饱餐一顿,绝非一帆风顺,首先得学会见缝插针。王小姐总结了几条经验:“递卡要快,拿饭要准,穿行要稳,稍慢一步就只能买到菜汤儿了。”而且她说,学校餐厅的饭菜口味很单调,往往打了几样菜看上去颜色都差不多,“就是酱油色儿。”
对策3
“带饭上班”担心被孤立
“有条件带饭最好,像我这样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就经常把头天晚餐的剩菜打包一份,第二天带到办公室吃。”在国贸上班的孟小姐特意给自己买了一套密封的塑料便当盒,每天带饭上班。可才坚持了两周她就放弃了,改和同事们一起叫外卖。
“带便当其实也是件麻烦事,早晨地铁那么挤,总担心餐盒漏了洒一书包。而且,家里做的好多家常菜都不适合吃‘隔夜饭’,尤其是面条、粥什么的根本带不了。”孟小姐说,更重要的是这样很不健康。还有一点孟小姐以前没领悟到,但现在开始重视了:“在办公室吃饭也是一种感情交流,如果经常和你在一起相处的同事都是叫外卖吃,就你一个人带饭,久而久之就会有被‘孤立’的感觉,挺没意思的。”
对策4
“搭伙AA”众口太难调
优惠、团购、限时秒杀、买满就送……熟稔于用鼠标在网络上搜寻优惠的年轻白领,在如何又合适又好的吃午饭上,也动用起了网络的力量。
“每当大家伙决定中午聚餐改善伙食时,我们就会在网上狂搜一遍,什么大众点评、饭桶、团购、搜寻优惠券,再合计可心的餐厅。”在银科大厦上班的刘小姐,就曾在大众点评上下载过满200元送50元的优惠券,和四个同事AA后每人节约了10元。
当然,优惠券也不是无往不利的,时间、地点、优惠方式,都得100%满足所有人的心意。“所谓众口难调。有的时候好容易找到家优惠券合适的餐厅,有同事却说不爱吃;有的时候,难得大家心有灵犀,不约而同想到了一家餐厅,可哪里都找不到优惠券;更多的时候,为了能用上优惠券,点菜时还得算来算去,凑这凑那。”
·标签关键字:调查白领为吃午餐 绞尽脑汁 白领,吃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