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每到4月底至5月中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城市的气温常会达到或突破30℃。不过,依据气候规律,此时包括长江中下游在内的我国大多数地区其实都还处在暮春时段,日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0℃,但日平均气温常常只有20℃左右,并没有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夏季。换句话说,30℃的暮春终究还是春天,必须用春天的养生法则,处理好气候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春天的30℃只是分布在局部时段,是因为春季乃一年中平均气温日温差很大的季节之一(尤其是暮春),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早晚凉,中午热”。暮春的30℃时段持续时间较短,只要衣服不太多,没有剧烈运动,一般不会感觉太热,人体感觉比夏天舒服。因为影响人体舒适的气象因子不仅有温度,还有湿度和风。
与夏天相比,在暮春的所谓高温时段内,室内的气温远远低于室外,这也是“感觉不太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相反,在夏季,气温长时间居高不下,常常“外面如火炉,家里如蒸笼”。即便是秋天,也有秋老虎之说。但在暮春时节,“春热”之说还是比较罕见的。
因此,暮春时节还是应该遵循“春捂”的原则,尤其在早晚时段,或是天气变化之时,尽可能多穿些衣服;中老年人以不感觉热为标准,年轻人则以不感觉冷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换一个角度说,“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
·标签关键字:暮春也是春 春捂仍适用 暮春,春季,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