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夜景
美美地吃上一顿,前往大英博物馆。
冬天外出旅游的最大劣势就是日照时间短,相应的很多景点的开放时间也短。得知周四和周六晚大英博物馆开到晚上十一点,于是特意将这里的行程安排在晚上,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现实却永远不会尽如人意。虽然博物馆是23点闭馆不假,但是一些最重要的展馆却在18点之后就停止对游客开放。我只好在两天之后又一次造访大英博物馆。时间有限,只是匆匆地把中国馆扫了一遍。
馆内的展品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珍贵,但是博物馆的布局很合理。从有甲骨文的商代开始,分朝代展出各朝代的标志性文物,并附有简明的文字。有些特别重要的主题另有专柜。这对于很多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形象且有效的普及教程。中学时,历史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总觉得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获得几千年的经验积累。用来指导生活,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回到伦敦已经是下午四点半,肚子一阵轰鸣,我于是去了唐人街。
地铁坐到Leicester Square站下,出站步行不远就是。德国是没有唐人街的,所以我很少在海外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中国人。看衣着打扮就知道大部分并不是游客。根据资料统计伦敦约有1%的华裔,考虑到七百多万人口,也就是说有近八万华人生活在伦敦,几乎赶上在德国的所有华人总和了。
唐人街虽不大,但是商店种类还是很齐全的。除了有很多餐馆之外,也有超市,诊所,书报亭,理发店等。
第三天早上,开始扫荡市中心的一些著名景点。沿泰晤士河往大本钟方向走,经过滑铁卢桥。很有些失望,即使它不再是蓝的,也至少不要是这样被混凝土包裹得与普通立交桥一般无二吧。我可怜的罗伊和玛拉。
再往前走一些,河对面的伦敦眼就越来越清晰了。别说,还真像一只大眼睛。上伦敦眼的花费(时间和票价)和收获在我的旅游理念里性价比太差,所以一早就打定主意不上去。不过和它还真有点小缘分。前不久去BCG面试,做案例分析的时候就被人问起如果有人想收购伦敦眼,合理的报价是多少。那时候还没有认真做伦敦旅游的功课,所以根本不知道伦敦眼是这么个运作形式。虽然最后得出的答案还算靠谱,但是如果之前到过伦敦,肯定可以做得更完美一些。由此可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重要。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国会大厦和大本钟前。处处四四方方的,感觉和传统的英国风格很相乘。
路过威斯敏斯特教堂,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而我这几天的行程安排非常很紧,所以决定先继续下面的行程,反正最后一天还留有大半天的机动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像这样无法按计划即时完成的项目。沿着Parliament和Whitehall大道,经过唐宁街,来到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画廊那宏伟的建筑远远的就引入眼帘。
小时候我倒是喜欢涂涂画画的,到了中学,一不小心和美术老师同名同姓,穿尽小鞋,于是愤然放弃对美术的热爱。这些年走南闯北,世界上这些个最著名的画廊也算基本上到了个遍,但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惭愧惭愧。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
我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来自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当时的我应该在念小学四年级,有些莫名的喜欢上了这部色彩有些灰暗的小说。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央视播放的一部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连续剧用的介绍词:“他在罪恶的边缘长大,却拥有人类最美好的真,善,美。“
很长时间里,我想象中的伦敦并不美好。它阴冷,潮湿,建筑陈旧,街道时常大雾弥漫。今年11月份,我到爱丁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原本安排了闭会后的那个周末利用两天时间暴走伦敦,却无奈因为工作上的突发事件被迫放弃伦敦的旅行提早回到德国,同行的妻只好独自游览伦敦。今年是我人生至今最繁忙,最动荡,也是最丰富的一年。从圣诞节开始,终于有了六周的时间可以较为自由地支配。于是选择在圣诞节之后,新年开始之前的五天时间完成伦敦旅行。
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之前低空飞越伦敦市区。鸟瞰泰晤士河穿过市区,河两岸较为庞大且著名的众多建筑物,如塔桥,伦敦眼等印入眼帘,伦敦的形象在我心中一下鲜活起来。
先到预定的旅馆放下行李。旅馆位于Earl’s Court地铁站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周围生活设施也很完善。在伦敦,这样30镑一晚的二星级旅馆单人间,价格绝对是物有所值了。巧的是居然被安排在上次妻独自游伦敦时住过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