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光脚接地气有益健康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11-29 来源:39健康网 健康评论()

核心提示:“接地气”的说法不仅符合我国古代养生哲理,更为当代科学所证实。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脱去鞋袜,赤足走在绵软的沙子上时.会感到从来没有的舒服,通体畅决。

阳台养了几盆花,虽阳光充沛,你也精心伺候、浇水、施肥、通风样样不少,但就是生长不快,开的花儿疏落瓣小。

为什么?行家说,阳台养花,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接地气”,而在大地上生长的植物就可以“接地气”,因此即使环境恶劣也容易生长。

老人也总说人(尤其是小孩)要“接地气”才能长得结实,而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那是老人家迷信,“接地气”的说法到底是迷信还是真有道理呢?

“接地气”符合古今养生哲理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天为阳气,地为阴气,—升一降,太极相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认为人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只有保持阴气充盈平和,阳气周密秘守,生命活动才会旺盛,身体才能腱康无病。

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大地是阴气的矿藏,因此经常赤足踏土地,可使地之阴气通过涌泉穴升人体内,从而起到养阴的作用。

“接地气”的说法不仅符合我国古代养生哲理,更为当代科学所证实。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脱去鞋袜,赤足走在绵软的沙子上时.会感到从来没有的舒服,通体畅决。

为什么?因为你完全与地气交融,身上的静电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身体是—个导体,所以,它常有机会吸收静电。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地方,人体所积存的静电,可高达几百到几千伏特。

当人体静电积存过多,又没有地方可“放电”时,静电就会在人体内作怪,影响人体内分泌的平衡,从而干扰人的情绪,造成人体失眠、烦恼。

人体静电对健康有这么多的危害,又难以避免,怎么办?医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常与大地有“肌肤之亲”,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去。

赤足行走或赤足坐在、躺在草地上,不仅会感到特别舒服和清爽,而且可以驱除因体内积存静电过多而导致的失眠、烦恼等症状。

“接地气”现在在国外很流行,即“赤脚健身法”,每天赤足在草地、土地或沙滩上行走半个小时,可以把人体静释放到大地中去。

穿棉布底鞋可“放电”

如果实在不能赤足,可穿棉布底鞋,棉布是具有导电性能的“静电亚导体”,穿布底鞋在土地上走,人体静电能通过棉布鞋底释放到大地中去。

现在人们穿的鞋子基本都是不导电的人造塑胶鞋底,加之城市地面普遍“硬化”(柏油、水泥、地砖都是不导电的物质)。

住楼房、乘汽车、都市人时时刻刻被包裹在“绝缘体”中生活,人体自然会聚集起很多的静电。

日本就明确规定童鞋不准使用绝缘胶鞋底,否则便宜以违法论处,目的就是防止过多的静电影响儿童发育。

春天就要到了,穿上布鞋,走到户外,与大地尽情地亲近吧,接接地气你会变得更强壮。

光脚丫接地气寿命长

自明朝以来,就流行这句口头语;有人以为这是穷人不怕富人的一句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爱光脚的人长寿。

小孩子不爱穿鞋,脱了鞋袜在沙滩上玩,特别高兴;少女脱了鞋袜,把脚泡在河水里,特别高兴;人们到了海滩,脱了鞋袜走一走,特别高兴。反过来,你给宠物穿上鞋,它死活不愿意。

难道这仅仅是一个习惯问题吗?不是。这是动物的天性,这就是接地气。因为动物要释放多余的生物电。生物电多余了,不仅易被雷击,而且动物会感觉很难受。

有周期性的疾病是生物电的充电放电所致

水泥磁砖让你接地气,木地板地毯会伤身。

有人说,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木制地板,这是我有钱的象征;

有人说,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地毯,这是多么豪华;

有人说,我的屋里铺着高级的橡塑地板革,这是多么干净。

其实你们处于危险中,因为你们与地球绝缘。屋里一定要铺水泥或者瓷砖。

每天光脚一小时预防很多病

人体静电对健康有这么多的危害,且又难以避免,怎么办?医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常与大地有“肌肤之亲”,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去。

赤足行走或赤足坐在、躺在草地上,不仅会感到特别舒服和清爽,而且可以驱除因体内积存静电过多而导致的失眠、烦恼等症状。“接地气”现在在国外很流行。

也就是说,你不必请专家会诊,每天光脚走路一小时,就可以慢慢消除这个周期性的症状。大概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见效。有人说,这太慢了;是的,平常不养生,有病就不轻。

总之,不要认为古人很笨。他们思考的问题比我们现代人细致,许多经验教训,他们已经写下来。然而许多现代人不明白的问题,却不去请教古人;费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明白古人已经明白的道理。

应当指出,药物不是万能的,因为科学家至今也没有研究出防止雷击的药物。倒是光着脚丫子走一走,就能够防止雷击,还能预防许多疾病,这就是古人提倡七分养的道理。

春天光脚接地气有益健康


·标签关键字:春天光脚接地气有益健康 光脚,健康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