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经常有这样的年轻白领,年龄在30岁左右,用手掌拍着胸口的位置说心绞痛,胸闷气短,说自己可能患了冠心病,更有甚者已经去了几家医院,检查没有问题,但是症状却越来越重。这种情况90%以上的患者,是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没有什么危险,甚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不用吃药就能消除症状。其实焦虑症也是引起心悸、心绞痛的原因。
李太太,59岁,一段时间以来,因间断出现心悸、左胸疼痛、胸闷、气短、紧束感或濒死感,伴心情紧张、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就诊于心脏内科或急诊科。因诊疑冠心病冠心病或心绞痛、心肌缺血等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甚至做了核素心肌显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的诊断。她服用了硝酸酯类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治疗,均未能明显改善症状。鉴于心内科3个多月的检查、治疗无效,遂来精神卫生中心诊治。
李太太所患疾病应是焦虑性障碍中的惊恐发作,而不是心绞痛,经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抗焦虑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随着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增加,焦虑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据报道,因心绞痛就诊的患者中,约有13.7%可诊断为焦虑症,80%心脏监护病房的病人有焦虑性障碍,非冠脉性胸痛患者中有31%为惊恐性障碍,23%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约一半病人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有关科室。
由此看来,当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时,如果在心内科或急诊科反复检查未发现心脏病的证据并给予相应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症状,应到精神科就诊,确认是否患有焦虑性障碍。同时,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也需要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知识,以便开展必要的心理评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
专家说,目前该病病因不清楚,它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调节支配心脏的神经发生紊乱所致。支配心脏的神经有两种,一种是让心脏跳得快的,叫交感神经;一种是让心脏跳得慢的,叫迷走神经。一般两者的作用是平衡的,人们不会有异常感觉,但如果两者不平衡了,患者就会出现胸闷、憋气、胸口疼痛等症状,但是这种病危险性不高,但有时候症状比较重,感觉很不舒服。
该病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尤其是白领,男性较少见。致病诱因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劳累、情绪不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另外,该病具有人群集中发病的特点,比如在一个办公室,一个人发病可能会“传染”其周边的人,这是一种感应传染。专家说,对于年轻白领而言,虽然得病可能性不大,但是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该病治疗起来也较简单,大部分可以不用药物,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平衡植物神经的功能,症状就会缓解,比如调节情绪,释放工作压力,进行户外活动等来转移注意力。如果经过这些调节,症状仍然没有改善,可以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但需注意的是,中年女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引起注意,因为中年女性处于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容易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而在绝经后,中年女性患冠心病的几率较高。因此,医生对中年女性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诊断应慎重。出现胸闷、气短、劳力性胸痛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
·标签关键字:焦虑症也是引起心悸、心绞痛的原因 焦虑,心悸,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