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径中径(二)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5-30 来源:武术网 健康评论()

摘要: 武术网资料:开闔 前章言用意,固为练太极拳者,必不可忽略之条件。然同时必於每一势中,求其开闔之跡,然后意乃可施。开闔云者,就太极以圆为体而言。圆为两弧相合而成,向外半弧为开,向内半弧为闔,每一开闔应先 ...

武术网资料:开闔

前章言用意,固为练太极拳者,必不可忽略之条件。然同时必於每一势中,求其开闔之跡,然后意乃可施。开闔云者,就太极以圆为体而言。圆为两弧相合而成,向外半弧为开,向内半弧为闔,每一开闔应先知其枢纽所在。

枢纽者,亦即前章之中定。太极全部拳势中,有全身之大开闔,有局部之小开闔,有纵开闔,有横开闔,有正开闔,有斜开闔,有内开闔,有外开闔。运用开闔之意,外有跡象可寻者,为外开闔。而每一大开闔中,周旋进退之间,含有无数小开闔。外无跡象可寻,意实连续不断。此非局部小开闔,因局部小开闔有跡象也。如进退之转换,往復之折叠,皆有内开闔。外开闔易知,内开闔每易忽略。此等处若无内开闔,则进退往復皆成虚设。劲断意不断之言无据矣。更有属静坐之内开闔,玆不具论,当另文详之。无论太极之开闔不尽於此。且师承各异,姿势不同,开闔之象,亦因之有别。即同一师承,各人之心得体验,亦未必尽合。尤有教时未尝注意开闔,动作含混。常有有开无闔,及有闔无开者。亦有连数开或数闔於一处者。论理无开不能有闔,无闔何以有开。然教者初未注意开闔,全部拳势中,开者不知其为开,闔者不知其为闔。囫圇吞枣,无异舞蹈。虽习练甚久,何俾实用。

学者欲於太极得真艺术,非求每一动作中开闔之势,而以意附於开闔之中。前言开闔之枢纽,即是中定。局部小开闔,其枢纽在每一开闔之中心。然初学者若从枝节处著手,即甚瞭然亦不易合度。惟有先求其总枢纽所在,每一动作,用意皆从此点出发。久之自能节节贯串,无在不有开闔,无在不有枢纽矣。总枢纽何在?则上下者在腰,左右者在脊。在已得此中三昧者,惟觉一切动作枢纽,悉在腰间。然练习步骤,如云手、野马分鬃等,左右开闔之势,若不知以脊为中枢,以著者个人经验推之,殊难得机得势。於此知古人所谓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背。所谓尾閭中正神贯顶,及顶头悬,力由脊发诸云云者,皆明示后人以脊不可忽也。陈品三日:「开闔虚实,即为拳经。」虚实亦即开闔。十三势歌曰:「屈伸开闔任自由」。屈伸亦即开闔。质言之,太极拳无穷妙用,开闔二字尽之。学者不於此中探索,将於何处下手?

太极术语,有阴阳、虚实、刚柔、弛张、进退、动静等等,皆同物而异名。各代表其一部动作之意义,无有如开闔二字之恰当者。开字寓阳、实、刚、张、进、动等意,而兼有其作用。闔寓阴、虚、柔、弛、退、静等意,亦兼有其作用。且阴阳虚实等代名词,不合枢纽之意。使学者不易领悟。唯开闔二字,顾名思义,其作用异常显著。寻常事物之以开闔为用者,如户牖摺扇,人所习见。虽至愚之人,亦可瞭然於其所以能开能闔者,端在枢纽。枢纽一经动摇,开闔之用,随之消失矣。非若阴阳虚实等名词之仅能代表其一部份意义也。

惟是以著者十餘年中所见各家太极拳著法。如孙禄堂派之传自郝为真者,与陈子明一派之传自陈海村者,固形势大异。即吴鑑泉先生一派之传自杨露禪者,亦与杨家今日授徒之形势有别。著法既殊,开闔之跡自然迥异。且多有顿足奋臂轩眉怒目之姿势,一若外家拳之蹈厉腾踔,威猛不可一世之概。欲於此等著法中求开闔,难已难已。王征南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眩耀,於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此弊自古已然,不自杨家始也。吴鑑泉先生独能篤守家法,精粹纯一,得未曾有。吴子镇(鑑泉先生长子)言其祖父全佑先生临终遗嘱,谆谆於太极拳,谓当谨守成规,不可自作聪明,擅作更易。盖亦有见於当时贤者所为,而与王征南有同慨,遂不自觉其言之谆谆也。

呼吸

十三势行功心解言:「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著者初疑人孰不能呼吸,无呼吸岂非死人。甲戍冬王师润生来长沙,乃得释疑解惑。呼吸虽为人所必有,然与拳术无关,则不得谓之能呼吸也。太极为道家之导引术,前已言之。而内家拳之所以异於外家拳者,亦只能呼吸与不能呼吸而已。

太极拳经言:「气宜鼓盪」。太极拳论言:「气沉丹田」。十三势歌言:「气遍身躯不少滞」。又言:「腹内鬆净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十三势行功心解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又言:「行气如九曲珠」。「气敛入骨」。「意气须换得灵」等等。关於气之指示,可谓至详至尽。然学者果以何法使之鼓盪,使沉丹田,使遍身躯。心如何行气。气如何运身,如何能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如何使敛入骨,如何变换得灵。纵熟读诸篇,苟不知从呼吸著手,即数十年纯功,亦终无完成以上诸标準之日。凡此皆气为之主宰。顾行功心解篇末有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等矛盾之言。遂使今之学太极者,误解用气为太极所忌。鲜知呼吸关係之重大者,岂不可哀。更有略解生理学者,谓呼吸以肺不以腹,横膈膜以下非呼吸所能达。世人所谓腹部呼吸者,仅横膈膜运动而已。道家之丹田在脐以下,岂呼吸之气所能沉到者。呜呼!此理可据,则先哲种种关於气之指示,皆不切事实矣。夫气岂惟丹田可至,本来周遍全身,任何部份不容须臾滞塞,滞塞则成偏枯矣。周身毛孔之能排洩,非气之作用而何?祗以常人呼吸,皆因其生而之之本能,毫无用心於其间。故於主宰生存动作之气,绝无操纵指挥之力。

古人知人生寿夭之关键在此,乃有道家吐纳导引之术。吐纳即呼吸,导引则太极其一也。学者欲了生死之大道,应觅善知识,求太极之真艺术。第一步但须呼吸归根。归根云者,即每吸使归丹田,每呼使从丹田出。练拳时如此,不练拳时亦如此。佛家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者丹田也。道家所谓守窍者,亦丹田也。推丹田所在,诸家传授不一。观眉间白毫,则丹田在眉间。观鼻端,则丹田在鼻端。坐道有守两肾者,则丹田在两肾。有守脐以下三寸一分者,则丹田在脐下。总之守在何处,则丹自何处產生,故名丹田。吾人非办道之人,他人所守,是否得当,可不具论。就太极求丹田,在两腰之间,绝无疑义。先哲指示刻刻留心在腰间,诚一语道破。一片婆心。深可感念。

第一步习久自然之后,第二步乃於练拳时,使呼吸附丽於开闔之中。呼附於开,吸附於闔。全身大开闔无论矣,即局部小开闔呼吸亦宜认真。二人练习推手时之呼吸开闔,尤不可苟,不可乱。能如此行之经年,先哲指示诸端,自然成就。呼吸归根属於意之操纵,即是以意存想丹田,所谓以心行气者是也。此为属於内者以意为主,无可怀疑。然著於外之形势,若不与意相呼应,气且因之散乱,不容操纵矣。

习太极拳者,沉肩坠肘,合胸拔背等词句,莫不口头烂熟。究竟何以必沉肩坠肘?何故须含胸拔背?晓其含义盖寡。惟其含义不能尽晓,故多认二语为练太极拳必具之条件。遂致势势皆沉肩坠肘,势势皆含胸拔背。不知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以虚实论则为虚,以阴阳论则为阴,以刚柔论则为柔,以开闔论则为闔,以呼吸论则为吸。用之当斯为内外相合,不当则相乖违矣。沉肩坠肘之意义有二。第一义在辅助气沉丹田之功。其法係以肩压肋,以肋挤小腹使突出。全身骨节鬆软,寓下沉之意。如此习练既久,下部自然沉重。第二义在发劲。太极发劲,虽不拘一方。然运用究以手为便利,而用手復以向上为易使敌方根本动摇。经云:「如意欲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故沉肩坠肘为发劲之预备动作。行功心解所谓:「劲以曲蓄而有餘」。沉肩坠肘亦是曲蓄之意。含胸拔背之意义亦同。以练体言,为气沉丹田之辅弼运动。以练用言,为走手化劲之一种方法。在势应闔,在气应吸者,始得用之。如势为开,气为呼,亦拘泥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之法,是不明二者之意义。即练习甚久,亦有体无用之功夫耳。著者所见当世太极拳名家犯此病者不少,故言之。

太极径中径(二)


·标签关键字:太极径中径(二) 枢纽,真艺术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