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径中径(三)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5-30 来源:武术网 健康评论()

虚实原可以开闔呼吸二义包括言之。但恐初学之人,著法未熟,不易领悟。太极拳经所谓虚实宜分清楚者,因太极之全部作用,只在捨己从人四字。质言之,即是因敌变化。欲於用时能捨己从人,能因敌变化,在练时非虚实分清不可。太极拳之所以异於外家拳者,即在每一动作中,包含作用甚多。然学者不可就其著法之形於外者意为附会。谓某手作何用,某手如何应敌。如此牵强附会,以求太极之作用,则太极不逮外家拳远矣。

练外家拳有假想敌,练太极亦自不能例外。但太极之假想敌,应随著法而异。每一著法之注意点寸寸移动,即假想敌亦寸寸变换。无一成不变之攻,即无一成不变之守。攻守即虚实,亦即粘走、开闔、动静、刚柔、阴阳、弛张;名异而实同。以单鞭论,为左右之开闔,其枢在脊。练时只应注意左手从右胁穿出时,在势为闔,在气为吸,与左云手之闔时无异。故右臂须随之左移,此时两肩有向内抱合之意。俟重心移至左足,则势变为开,气变为呼,两肩向左右张,而注意点则从脊向左肩而左臂肘,左腕,以至缘左手掌侧达於掌心寸寸移开,斯为縝密。

吾人须知古人创造拳架,无非集合几许著法,使得柔活其肢体,运用之妙,岂有定式。能用太极几许著法,使四肢百骸同其柔活。用时须捨弃一切著法,方能实得太极之法。如以著法为法,将并人类生而具有之自卫本能亦消失无餘。学者如昧於此理,太极无一法可用。明乎此,任取一势,皆足应付一切而不穷。盖临敌时迅如风雨,岂容有用脑餘地;非令四肢百骸全部能自为攻守,将何以凌越於外家拳乎?欲臻此境,全在虚实分清。练体则「一处有一处虚实」七字尽之。知此七字之意,便知不但两脚要分虚实,一脚亦应分出虚实,两手固有虚实,一手一指乃至无在不有虚实。此之所谓虚实者,注意之先后次第也。

练时万不可认定几许著法为打人之法,以貽买櫝还珠之誚。练用之初步工夫,在棚履挤按四势分别清楚。棚之意义有二,一属於内,一属於外。属於内者为棚劲。棚劲也者,如木漂水中,随按随沉,随起随浮,随拨随转之意。太极粘连黏随不丢不顶之作用,皆棚劲为之。属於外者为棚势,即棚履挤按之棚,为十三势之一。在推手中与按不同之点为按意向下,棚意向上;棚为前进,按为后退。有谓以被棚之手为棚,以棚手为按,谓係驾御敌人之按手,使不致按至胸腹贴近故曰棚,是误棚劲为棚势矣。如此棚劲,何势无之,无则不成为太极。推手之棚,係以双手粘住对方肘腕,向对方胸前棚去。在势为进,在用为攻,在体为动,在气为呼,在式为开,在变势为实。被棚者用履,因势利导,使棚势落空。履者,在势为退,在用为守,在体为静,在气为吸,在式为闔。故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与棚者完全相反。棚者落空,乘机用挤。履者因挤变按。挤仍为攻,按仍为守。按后转守为攻,仍以棚挤加诸人,而受其履按。循环往来,互为虚实,所以互练触觉也。

至於攻者实中有虚,守者虚中有实;则棚挤之手为实,其餘一手为虚,履按之手为实,餘手为虚。唯棚按为两手同行,虚实可互换;挤履则一手独任,两手虚实已甚分明。虚实变换,是在转移。温县陈品三所著太极拳图说中,称此转移为缠丝劲,亦是虚实触处变换之意。或曰:履按同属动,云何在体为静。曰:棚挤为攻,为自动,故在体为动。履按为守为被动,其体本静。唯其能静,乃能因敌而动,舍己从人,故虽动犹静也。十三势行功心解言:「静中触动动犹静」。其意即是,本在静中,因触觉而有动,虽动而其静之体不变。又言:「一静无有不静」。眼耳鼻舌身意有一不静,便不能因触觉随机应付。

拳术虽小道,实具佛家寂而能兴,感而遂通之理。即谓太极拳为了生脱死至高无上之妙道,非夸也。闻之前辈有言,杨露禪先生临终预知时至,端坐吉服而逝。古之高僧,何以加焉。推手只求棚履挤按四势,乃为初学入门求便利,故列採冽肘靠为四隅推手。实则採冽肘靠应包含於棚履挤按之中,如挤中有靠,履中有肘有冽,按中有採,非如此其式不备,其用不全。前言棚挤为进,履按为退,而顾盼亦在其中。如右挤则左顾,左履则右盼,其势顺,其机畅也。至於中定,前已言之,为一切法之所由出,是推手必十三势具备。习之久,然后虚实能分清矣。摘要: 武术网资料 太极拳的缔造者,当之无愧地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的主要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有着超常的理解认识。 自远古以来,道家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大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体悟,建立起了天人整体 ...

武术网资料

太极拳的缔造者,当之无愧地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中国传统的主要是道家的哲学思想,有着超常的理解认识。

自远古以来,道家通过对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大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体悟,建立起了天人整体观,以自已的独特方式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发现了世界万物普遍联系、演变、发展的深刻规律,并把其中核心的部分------阴阳的对立、统一、消长、和谐,用图的形 式表达出来,成功地将这一哲学思想浓缩于太极图中。

道家的这一哲学思想,也普遍存在于西方的各哲学流派中。比老子晚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以他《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即:本质论——来论述“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这一哲学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被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来论述的,所不同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教科书中,在认矛盾的同一性时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这一积极进取的观点,在极左的年代被错误地夸大和利用,经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而我们的祖先,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感悟中的统一、和谐。这一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华文化、艺术、医学、农商、处事为人等等,更被历代太极拳的大师门所深刻理解,将之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行动、推手、散打及太极拳文化中,并以此来指导修习者的实践。当然,诚如道之所言“物极必反”,如若不能无过无不及地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能于统一、和谐中适时地激发出 对立的峥嵘来,则将由于缺乏生命的张力而归于平庸。

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太极图是画在平面上的,就我们所赖以立身的地球被展开在图上一样。而实际上,“太极”是一个浑圆的球体,理解这上点,对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些人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这种浑圆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意识还是建立不起来,一说气沉丹田,就是肚皮向外鼓鼓的,而命门至尾闾、会阴,包括带脉一圈既无气更无意,更不知如何将丹田意、气向四稍、周围扩散。

拳以太极命名,就决定了之个拳从立意上是浑圆的矛盾集合体:无处不矛盾,又处处协调;无处不对立,又处处统一。体悟到了一面,就应意识到潜在的另一面的存在;找到了另一面并刻意修炼,反过来还要看这一面是否与之相适应。

如何理解矛盾对立?气沉丹田与顶劲头悬是矛盾,气敛人骨与支撑八面是矛盾,松沉直竖与对拉拔长是矛盾……拿用意来说,双既要全神贯注,又要无拳无意;既要对周身各处的细微体察,又要有周身浑然一体的意识朦胧……而与人对抗时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就更不用讲了。练太极拳就是要把这无数的矛盾在自身统一协调起来,在与人搭手、散手中统一协调起来。

那么又应该怎样理解统一协调呢?内外三 和是众所周知的协调:“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都是描述高度协调后形体、精神所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从高度协调中求得太极拳引进落空,轻松发放时所需的神、意、气、力,以及雄沉穿透力、爆发力,在协调中有前必有后,在左必有右,不失矛盾对立。

自身的高度协调统一容易被人理解。要求在推手与搏击中与对手保持高度的协调统一,就难以让大多数人所理解了,即使理解了,也难以丢掉多年的争强习惯,以至数年纯功不能运化,就是不知太极拳的胜利,是从与对手高度竞技中与对手保持和谐的最高要求,真正能做到的当是屈指可数的高手。

高手在与人搭手时,接触点有如羽毛般轻柔。往来推荡,千变万化,这种轻柔的感觉不可改变。比这稍重,即犯顶;稍轻,即犯丢“蝇虫不能加,一羽不能落”,感觉非磨炼到如此细腻、轻灵、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状态,则不可能在与人动手时有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趣味。先得有了这种和谐,才谈得上在运动中捕捉战机,等待对方错误的发生,诱使对方发生错误,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神明境地。

散手中要击中和击倒对手,同样要先与对手取得高度的协调。不顶,顶了是走得不够,会结结实实地挨一下,对方也不会有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不丢,丢了是粘得不够,会失去战机,不能在对方撤回或短暂停顿的刹那,将力量扎扎实实地打进去。在双方快速运动中凭空接手,顺势借力,则更需要高度的和谐一致了,歼击机飞行员伸手抓住飞射的子弹,不是枪弹的无力,而是速度方向的高度一致。在运动中避实击虚,攻其所不能守,守其所不能攻,乘机乘势,造机造势,都离不开精神、意念、气力、身形、技巧等与对手的和谐一致。

散打中的沾粘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双方肌肤相触不脱,更多的是神意与对手沾粘,不顶不丢,古时剑道讲“剑走轻灵”即是此意与对手沾粘,不顶不丢,古时剑道讲“剑走轻灵”即是此意。不接来手,让过分毫,击其虚处;高度警觉,快速反应,但这种状态实在难以用笔墨形容,非亲历亲见不能领悟其奥妙。曾见一组散打:一方避开直拳,在对方收拳撤身的同时以中平拳将劲力喂进去。后撤避锋,前进重击,先是与对手保持了等距离同速度的运动、落点加速度出拳,这一拳打得很漂亮,腾挪和沾粘的意思都有了。

理解太极图,把握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由和谐中激越出峥嵘中谋求和谐统一,挖掘和遵循中国古老哲学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贯彻始终的指导意义。遵循此道,则太极拳的修为可望有成,背离此道,则可能步入他途。为弘扬太极拳的精神,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主产致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徒留其表,望同道共勉。

太极径中径(三)


·标签关键字:太极径中径(三) 虚实,自为攻守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