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一介书生,游西湖与鱼无缘。
10年前,我陪台湾大伯圆西湖梦,时仅半日,抓紧时间在“香格里拉”用快餐,又与西湖鱼无缘。
今年我去浙西采风至西湖为终点。游完西湖在楼外楼餐馆就餐。友人盛情,点了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两道鱼肴和东坡肉、干炸响铃、南肉春笋等西湖名菜,才与西湖鱼结缘。虽然我来自千湖之省,但西湖鱼的特殊制作方法和历史故事传说却使人回味无穷!
楼外楼是中华老字号,其名取自南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其右为西冷桥,左为平湖秋月,面对西子,风光明媚。楼座粉墙朱栋,倘洁明快。楼下左右两开间为能容纳100人的大餐厅,楼上有雅座。名人字画挂墙上,吴侬软语绕耳旁。尚未进餐,已先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韵致所陶醉。友人老邹介绍孤山下的“楼外楼”与刚游过灵隐寺旁的“天外天”同属供应正宗西湖菜的名馆。但楼外楼在湖边,放置活鱼方便,同时首创西湖醋鱼。无论是名气还是环境,吃鱼便更胜一筹了。就着冷碟,喝着啤酒,在鱼肴未上之前,东道主指着窗外湖边的大养鱼箱说:西湖醋鱼以500g以上,1kg以下的鲩鱼为宜,太大太小鱼味皆不佳。活鱼放在箱中养上10天,除去泥土腥味,方可备用。过去用大鱼篓系在柳树下放养,如今用量更大,改为放在大鱼箱了。由此,可见西湖醋鱼的畅销。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西湖醋鱼端了上来,鲜红的火腿丝、雪白的笋丝、金黄的蛋丝、碧绿的小葱丝铺在糖醋蜜汁的尺许长的鲩鱼之上,尚未下箸,其色香味便醉人三分。老邹又说,此鱼不用油炸红烧,而在煮沸的白汤中一氽便成,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养上10天的活鱼的缘故。其火候则由烹饪师按鱼的大小掌握。我用筷子拨开调料,刚碰到雪白的鱼肉,感觉比豆腐还嫩,吃到嘴里,来不及细品便落口消了。白嫩热鲜,保持鱼的真味便是西湖醋鱼的口感与特点了。怪不得康熙皇帝游西湖时前来品尝,住在附近俞楼的俞樾、俞平伯祖孙两位文曲星时隔40余年先后都来吃过西湖醋鱼,并饶有兴致地写于日记中。曲园老人光绪18年(1892年)三月初八记云:“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1931年秋,曲园老人的曾孙俞平伯先生来湖上吃醋鱼,在“癸酉年南归日记”10月1日记云:“午前偕麟伯散步湖边,以舟至葛荫山庄,至楼外楼吃醋鱼,莼菜,其结果又麟伯作东”。祖、孙携友游湖食鱼的文坛趣事,为西湖醋鱼的历史传承又增添了几分文人情趣。
为调换口味,我又品尝了东坡肉、干炸响铃、南肉春笋等几样西湖特色菜。入口即化、酥而不腻的东坡肉,皮层松脆、里层鲜嫩的干炸响铃,爽嫩香糯、汤味鲜美的南肉春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坡肉与南肉春笋均与苏东坡有关,传说他有诗赞南肉春笋:“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瘦又不俗,餐餐笋烧肉。”其见地正中肉食素吃之三味。
正吃得高兴,小姐给每人端上一小碗宋嫂鱼羹。宋嫂鱼羹以鳜鱼或鲈鱼为主料,配以火腿、笋肉、香菇、蛋黄、鸡汤、猪油和葱、姜、绍酒、醋、酱油、味精、盐、淀粉等多种调料,经蒸、煮、勾芡等多种程序制作而成,色泽金黄,鲜嫩润滑,味似蟹羹,故又称赛蟹羹。宋嫂鱼羹和西湖醋鱼的来历,都与宋五嫂有关。传说宋五嫂之弟在西湖打鱼为生。一日生病没什么好吃的,宋嫂便用糖和醋烧了一条糖醋鱼给他吃。谁知味道特别得好,一下子这种用西湖鱼和糖醋调味制成的西湖醋鱼便从此出名了。这位宋五嫂还会以鱼作羹,南宋淳熙6年(1179年)3月,太上皇游西湖品尝了宋五嫂的鱼羹并召见了她,从此宋嫂鱼羹便名扬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