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本经逢原》
赤葛《斗门方》
九真藤《斗门方》
棋藤《南京民间草药》
首乌藤《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中药夜交藤的释名
古称何首乌有雌雄之分,入夜则藤蔓相交,故名夜交藤。《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
中药夜交藤的基原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的藤茎。
中药夜交藤的化学成分
藤茎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蒽苷(anthraglycoisde)A,夜交藤乙酰苯苷(polygoace-tophenoside)。
中药夜交藤的功效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疮疥癣。
1.《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
2.《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3.《药性集要》:"治不寐、风疮癞。"
4.《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5.《陕西中草药》:"祛风湿,治贫血,周身酸痛。"
中药夜交藤的作用(药理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
夜交藤煎剂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呈协同作用。大鼠睡眠多导图显示总睡眠时间延长,主要是慢波睡眠时相延长,异相睡眠时相缩短。
2.降血脂作用
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并使高脂血症鹌鶉的TC含量降低,HDL-C/TC比值明显升高,主动脉光滑,无斑块形成。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血脂、抗AS及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中药夜交藤的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
1.《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
2.《饮片新参》:“苦、涩、微甘。”
3.《陕西中草药》:“性平,味甘。”
中药夜交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应用配伍
养心安神本品味甘人心,能养心安神,善治失眠多梦。凡血虚之虚烦不眠者,可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以养血安神,如《中药临床应用》交藤汤;若彻夜不寐,隔日轻重者,亦可与白芍、珍珠母、龙齿等镇潜之品同用,如《医醇賸义》甲乙归脏汤。
祛风通络本品藤蔓伸展,能祛风湿,通经络,故常用于身痛麻木、风湿痹痛等证。凡血虚肢体疼痛或麻木者,可与鸡血藤、当归、丹参等配伍,以养血通络止痛。凡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属热者,可与忍冬藤、络石藤、桑枝等合用,以清热通络止痛;偏寒者,可与桂枝、五加皮、威灵仙等相伍,以散寒除湿止痛。此外,本品祛风之功又能止痒,故可用治风疮疥癣,或单用洗浴,或与防风、苦参、地肤子等合用,以增强祛风止痒之力。
中药夜交藤的附方
1.治虚烦失眠多梦。①夜交藤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②夜交藤30g,珍珠母30g,丹参9g。水煎服。(同上)
2.治血虚引起的失眠,神经衰弱及贫血。夜交藤30g,酸枣仁15g,柏子仁6g,龙眼肉9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交藤汤)
3.治皮肤瘙痒。夜交藤、苍耳子各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4.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报道
1.治疗精神分裂症夜交藤90g,何首乌90g,红枣2-6枚,制成煎剂,每日服1剂,分上、下午2次分服,15日为1疗程。共治疗95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47例,进步11例;经随访30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患者病情稳定。
2.治疗疥疮用法:10岁以上,用夜交藤200g加水1000ml浓煎,每日分2次外洗,为1日治疗量;10岁以下,用夜交藤100g加水700ml。治疗46例,取得满意疗效。病程最长的1年2个月,最短的2天。
植物
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见"何首乌"条。
中药夜交藤的采集
夏、秋季采割带叶藤茎;或秋、冬季采割藤茎,除去残叶。捆成把,晒干或烘干。
中药夜交藤的药材
夜交藤CaulisPolygoniMultiflori藤茎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3-7mm,表面粗糙,棕红色或棕褐色,有明显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折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淡黄色,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气微,味微苦、涩。以枝条粗壮、均匀、外皮棕红色者为佳。
中药夜交藤的炮制
取原药材,筛去杂质及灰屑,浸润,切段,干燥。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文献综录
《本草正义》:“夜交藤,濒湖止称茎叶治风疮疥癣,作浴汤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盖取其能引阳入阴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苟不知从病源上着想,而惟以此为普通用品,则亦无效。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调和阴阳者,故亦有利无害。”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精神病院.医学研究通讯,1976,(4):30
[2]张进安.北京中医杂志,1992,(3):5
·标签关键字:中药夜交藤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