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时我们的身体最易出毛病

北美健康生活网-多伦多社区 youlife.ca 05-14 来源:生命时报 健康评论()

你是个爱生气的人吗?当一股怒火从心头窜起,燃烧到大脑时,除了感觉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外,你知道自己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些人会觉得自己 “肺都气炸了”,有些人会被“气得浑身哆嗦”,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夸张的言辞,从医学角度看,这些说法并非毫无依据。

生气时,身体就像在备战

如果突然有人向你下命令:“立正!稍息!”你会不会感觉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身上的肌肉也立刻绷起来?生气时,身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就有点类似于此。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汤永隆解释说,当生气这种情绪开始作用于身体时,人体的肾上腺素分泌会随之增加,使整个机体处于“备战”状态。它们会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作用于呼吸系统,使呼吸变得短促;作用于消化系统,使胃肠道运动和消化液分泌受影响等。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视觉、听力变得更敏锐。此外,肌肉的收缩会使人“汗毛竖起来”,汗腺分泌增加会使人“大汗淋漓”。

肾上腺素是种压力激素,它的分泌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我们的潜能,这是人体在遇到紧急情况后,做出的一种“战斗还是逃跑”的自然反应。一旦发怒的情绪得到了控制,所有的身体反应都将消失,身体也会快速恢复原状,对长期的健康状况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一个人总爱生气,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就像一根绷得过紧的皮筋,就算暂时没断,也会裂纹多多,埋下隐患。

脾气大让心脏最受伤

心脏最受伤。人在处于“备战”状态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跳加快,由此可见情绪对心脏的影响。一项汇总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44项研究的统计显示,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常对人怀有敌意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每日邮报》文章指出,那些明明生气了却强忍着不发火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更高出一倍。这是因为总将愤怒情绪憋在心里,其血压会反复升高,最终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

肺部被牵连。生气时,肺虽然不会真被“气炸”,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生气会影响肺的健康。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史密斯学院心理学家贝妮塔·杰克逊博士说:“年龄越大,敌对情绪越强,预示着他们的肺功能下降得越厉害。”原因是情绪冲动时,呼吸就会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肺泡不停扩张,没时间收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危害到肺部健康。

免疫力低下。人们常说,免疫力差的人易生病。而生气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仅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经历,就会让免疫系统功能受到长达6个小时的抑制。汤永隆解释,生气时身体处于“备战”状态,免疫力瞬间增强,但就好像任何人都不能长时间绷紧一根弦,一旦情绪回落,免疫力就会急剧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此时身体极易被疾病入侵。

伤口愈合慢。暴脾气还会降低人体修复功能,使伤口愈合时间增长,这是美国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生气时体内可能产生一种抗炎激素,会扰乱细胞正常活动,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缓。

生气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于此。2006年,美国《洛杉矶时报》曾撰文详细列出生气对身体的影响,包括脸上长斑多、易得胃溃疡、加速脑衰老和容易伤肝脏等。

让人平心静气的方法

有一种说法是,生气绝对不能超过2分钟,不要拿自己错误惩罚自己,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汤永隆强调,“不要生气,不是指有气不发,而是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法,面对合适的人发泄出来。比如唱唱卡拉OK,或找人倾诉,甚至扔些不会造成破坏的东西等。”

生气通常有两种,生自己的气或别人的气。对于前者,汤永隆认为,应该从预防做起,不要给自己订太高的目标,就能大大减少因受挫而导致的愤怒。对于后者,则应该学会“宽恕”二字。

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宽恕他人”项目研究小组,他们发现,尝试宽恕他人的人与没有这种愿望的人相比,心跳、血压等变化就小得多。以下四步将教会你如何宽恕他人:1。不要等着别人来道歉。否则就等于把安宁交到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心情。2。同情冒犯你的人。可以试着扮演一下那个做错事的人,或者从他的角度给自己写封信。3。设想一下被自己所重视的人原谅后的轻松感。4。完成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当你决定宽恕他人时,可以自己找个方式,比如,伸直手举起一块大石头,当你决定宽恕时就把它扔掉。

此外,如果你已经处在发怒的边缘,不妨试试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的平心静气三法则。首先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最后胸部挺直。降低声音、放慢语速都可以缓解向上的爆发力,给大脑时间让情绪缓和;而胸部挺直,不仅可以淡化紧张的气氛,拉大和别人的距离,肺部也会吸入更多的氧气来帮助大脑工作。基于同样的原理,愤怒的时候先做深呼吸,把嘴巴闭上一会儿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标签关键字:生气时我们的身体最易出毛病 生气,伤身,生病

 

 

 

相关链接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北美健康生活网 版权所有(c)2016 youlife.ca 加拿大大多伦多社区健康生活咨询平台
技术支持:彩虹信息网络传媒 站长统计 YOULIFE